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回复: 3

【老师帮忙】如何课前预习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9-7 16: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习作为一个完整的闭环。学习的四步“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练习,阶段复习”,这四步按时间轴、学习重点来说,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是学习流的完整过程。一个环节的不足,必然在另外一个环节花更多的时间弥补。一个环节的充分,下一个环节则有备而来,重点突出,可以花更多的时间达成更高的质量。
       
          同学们要学会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事半功倍,让学习有更高效率及更好效果。
       
          什么是预习呢?预习的两种情况:预先学习,预备学习
       
          预先学习,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从家开车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条路我从来没有走过。在上路之前,查一下地图,知道大致路线,那些大路口要拐弯到那条路上,大约花多长时间。这就完成了我正式上路前的预习——预先学习。
       
          预先学习的重点,是掌握整体一个框架,知道哪里难,哪里易,什么地方是重点,什么地方是新概念,以便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
       
          预备学习,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要约同学去郊游,就要把郊游的东西都准备好。都谁去,坐那趟车,几点集合,在哪里集合,野餐食品和水带好带足了,如果爬山提醒大家都要穿旅游鞋,等等,这就完成了我郊游前的预习——预备学习。
       
          预备学习的重点,是给正式行动做好基本的准备,扫清障碍,以便学习的过程中畅通无阻。
       
          在海边直播课堂学习也是如此,每节课上课前,同学们可提前一天下载好讲义,先了解一节课主要讲的知识点,对即将要深入学习的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如果将运用到的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则要提前回顾一下之前的知识点,做到心里有数。
       
          为什么要预习呢?
       
          不预习行不行?有的同学会说,我就没有预习过,老师上课都会讲,还用预习么?
       
          实际上,你不预习那肯定也行。但是预习能帮助你学习中“多快好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6-9-7 17: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边这个开车上路的例子中,如果不预习,那就是知道目的地的大方向,走一段你可能要想一想,甚至停车下来问路。可是你要预习了,你就知道那个路口是重点,在这个路口要拐弯,要准备提前并线进入辅路,这时候大脑需要高度警觉些。而在一条直路上开车,只要注意速度、红路灯就行了,大脑不会紧张。而且时间你也有个大致把控,知道几点出发。
       
          上边郊游的例子中,如果不事前做好准备,那集合的时候这个人到了那个人没到,一通电话。到了目的地,饿了渴了要现买吃的现买水,找半天不一定找到卖的地儿。可是你要预习了,集合有序,一路畅通,到了目的地该玩玩该吃吃,这趟郊游的质量是不是很高。
       
          生活中我们一般都要预习,那学习中是不是也是一样的,也能有同样的效果。有的同学,上课都是拦路虎,单词不认识,新概念没有听说过,上课的时候还在脑补这些基础,听课就可能拉下,或者忽略了重点,手忙脚乱还没听明白。而有的同学,上课不慌不忙,课堂听讲轻松,笔记简练有重点,一听就懂,其实是他有过预习——预先的知识储备,包括知识的框架,以及支撑主干知识的铺垫知识。
       
          所以,你敢说预习没用吗?
       
          预习什么,怎么做预习呢?
       
          经常老师会说,下一节课我们学习新内容,课前预习一下。预习些什么呢?不同科目的预习内容不一样,预习方法也不一样,不同年级的预习深度也不一样。
       
          1)预备学习。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关联知识的准备。预习的方法主要是查阅资料,写批注。
       
          ·基础知识包含字词的认识、基本概念的认识。语文课、英语课前,不认识的字词,就要查好字典,会写会读,理解含义,上课时不影响阅读;另外就是基本概念的认识,像数学中的定理定义、物理中的力学电学概念、化学中的元素分子式,地理历史的名词,等等,这些内容,就要提前读一读看一看,认识它们不陌生,上课时重点性掌握。
       
          ·关联知识包括知识背景、相关内容。文科科目的阅读、事件剖析,如果不了解背景,很难掌握到位。阅读文章,文章的作者、年代、写作背景、所处历史环境,对正确理解文章是非常必要的。历史事件的剖析,也是一样的,不了解人物、事件发生的场景、当时的环境,等等,对这个事件就很难把握透彻。而这些背景,如果老师不准备讲的很多,要求预习,那自己查找资料了解就是必要的。理科科目呢,定理的发现、定义的产生,也是一样有背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6-9-7 18: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2)预先学习。主要是框架知识搭建和提前思考问题。预习的方法主要是划出重点,记下疑问。
       
          ·框架搭建。一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其实是分好几块的。比如说一堂数学课讲一个新的知识点,它的概念、定理,如何推导出来,这个定理怎么运用,和它的关联知识有那些怎么关联的,这个就是一堂课的主要知识点框架。你把他抽离出来,说,哎,定理我容易理解,但是推导这个地方是难点,那么上课的时候你就心中有数了,就像我们前边举例开车出门一样,胸有成竹。
       
          ·提前思考。有的知识比较难,老师会让孩子在课前思考一下。比如一道难题,你怎么做;一篇文章,你怎么思考。这样,课堂听讲效果会非常好,你不会的地方是怎么被限制住的,你错的地方是怎么掉坑里的,你没有想到的地方老师和同学是怎么解释的,你阅读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为什么没有理解到,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你才会听课中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拍手击节,这种听课才是享受课堂的。
       
          什么情况非常有必要预习?
       
          预习的好处这么多,但肯定也不能机械性的陷入形式主义。一般来说,下边情况下,更要注意预习。
       
          1)学生角度。那些当堂理解慢、课堂容易脱节走神的孩子,通常是因为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和难度、或者没有找到课堂重点,这类孩子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能极大的改善课堂听课效果。
       
          2)老师角度。要求预习的老师,一般是上课直入主题,很少铺垫,这种老师默认边边角角的相关知识,都是应该学生自己掌握的,那这种老师的课就一定要预习,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己先做好铺垫,否则上课就会云里雾里,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和节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9-7 19: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3)知识角度。课前需要基础知识储备、全新知识、外挂信息量大的课堂,这个课前就一定要预习。比如小低年级的语文课前,生字生词就查好字典;物理一个新的章节前,就要全面扫一遍,了解概要。
       
          课前预习,不能替代课堂学习,它的作用就是“熟悉”,而课堂是“理解、加深”,课后练习是“掌握、应用”,阶段复习是“巩固、综合”,每一个阶段各司其职。因此,课前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扫清障碍。而解决问题、应用问题,则主要留着后边的学习环节。
       
          课前预习做好了,课堂听讲的效率会大大提高。特别是在线直播的课堂,在海边的同学们,节约了大量路上的时间,在家就可听全国一流的名师远程授课,同学们就在家里,没有了同学们集体上课的紧张氛围,更需要同学们自己自觉完成预习、学习的环节。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做好了,课堂听课就是一种享受,一步先步步先,整个学习环节非常轻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7 07:22 , Processed in 0.07857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