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9|回复: 1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重难点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7-2-11 18: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曹刿论战》重难点
          一、重点难点指导
       
          《曹刿论战》“论”的是什么?是战争的经验教训,是军事斗争的策略,阐明的是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这些战略战术原则又是通过人物对话展示的──曹刿为主,庄公为宾──而又只用了220个字就阐释清楚了,因此,讲清文章详略安排,让学生真明白,又会用自己的话阐说、举例,是这一课的难点。
       
          作者自始至终把曹刿与庄公放在对比之中,一个有“远谋”,一个太“浅陋”;一个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一个轻率鲁莽;一个战胜后把战略战术分析得头头是道,一个打了胜仗,还是糊里糊涂。这种对比无疑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同时,文章主要运用对话方式,更使文章自然精练。
       
          作者详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文章中表现明显,学生容易看明白,但往往忽视略写。其实,略写不是不写,不是可写可不写的,而是必须写,又必须略,这就更难。文中把起引线作用的事件用“请见”、“战则请从”、“战于长勺”、“既克”等词语连缀起来,使情节完整,又剪材得当。这就是史家笔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7-2-11 20: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疑难解析
       
          1、结合课文回答“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提示:“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
       
          ⑴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⑵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⑶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刿的
       
          “远谋”表现在:
       
          ⑴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
       
          ⑵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弱小的鲁
       
          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
       
          ⑴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
       
          ⑵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
       
          ⑶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是“天时”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以分为哪三个步骤,试分别用简短的语句加以概括:
       
          提示:这篇文章形式上是记载史实,围绕着齐鲁长勺之战记述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但实质上是议论性的,主要写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着眼于表现他的“远谋”。全文的详略安排即由此决定。第一段在略叙背景后就引出实质性的对话,由曹刿提出“何以战”开始,步步紧逼,直到庄公说出对“小大之狱”的态度后,曹刿才作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结论,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两次以“未可”和“可矣”来表现他善于掌握战机,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来证明他决断的正确。第三段再通过论述取胜原因,把他以小敌大必须抓准战机、详察敌情的战略战术思想表现出来。以上是详写的内容,其余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参战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战”“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本文语言十分精练,这跟所谓“史家笔法”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对鲁庄公,文中没有直接用贬语;但从他前两次对曹刿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政治上的无能,从“将战”“将鼓”“将驰”可以看出他军事上无知妄动,这就叫做“唯书其事迹”和“因言语而可知”。写齐军,仅用“三鼓”一语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3、怎样评价鲁庄公?
       
          提示: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正确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6 08:40 , Processed in 0.081666 second(s), 13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