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4|回复: 1

2013中考语文记叙文体复习思路概述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7-3-7 21: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叙文
          一)行文思路
          找准答题区域——分层——概括(圈画、筛选)——仿照示例表述,答案尽量从原文中找到,要注意筛选。
          二)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1、如果有修辞手法,先答出修辞的内涵;回答所给词语或句子的表层含义;(理解句子也要先理解关键词,带词解句。)
          2、联系上下文,挖掘深层含义:
          3、心理、性格和情感。
          三)句子或段落的作用
          1、内容上:概括句子或段落的内容。
          2、结构上:①文前段:总领全文,为下文_______作铺垫,点名题目,与后面_______形成对比(呼应)
          ②文中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_______引起下文_______
          ③文后段:总结上文;呼应上文_______;点明升华主旨_______。
          3、情感:表达作者_______情感,表现中心_______
          四)环描的作用
          1、渲染……的气氛,交代……的写作/社会背景,推动……的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2、烘托/衬托人物……心情,塑造人物……的性格
          3、表达作者……情感或者突出了什么中心标题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7-3-7 22: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题目的作用
          (1)概括文章的内容或主要人物。示例:《藤野先生》、《春》、《孔乙己》
          (2)点明文章的中心或在一定程度下暗示文章的中心。如:《变色龙》、《热爱生命》
          (3)有的标题以提问等方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4)有的标题以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为标题,以突出人物的某些性格。如:《喂,出来》
          (5)有的标题是文章的叙事线索。
          对于文章的标题,我们还要注意:有的标题很直白,但有的标题有比喻象征意义,尤其在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抒情散文中,如《变色龙》《海燕》。
          六)赏析句子或表现力的词语
          这句话中的_________(表现力的词语)描写了________的情景,写出了_________(事物)的特点,表达了__________的感情。
          或者: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________的情景,写出了_________(事物)的特点,表达了__________的感情。
          七)怎样把文章描写得生动而感人?
          可以回答写作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或者行文过程等。
          1、表现手法,也称艺术手法,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主要有:(1)对比和衬托(2)联想和象征(3)铺垫和悬念(4)伏笔和照应(5)先抑后扬(6)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7)以小见大
          2、描写方法: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相结合,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注意不要仅仅选一两句话来分析,应该先整体概括描写的内容,然后可以适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做具体分析。
          八)理解文章的主旨
          (1)从标题入手
          (2)从段首和段尾的议论抒情句入手
          (3)从分析内容入手
          (4)分析主旨还要注意文章的类型。
          散文:写人叙事一般反映事件带给人们的启示、事件中人物的性格品质及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感情。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多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感情;如果这个景物具有象征、比喻的意义,那么其意义则是作者要反映的侧重点。
          小说:中长篇小说往往反映的是作者眼中的社会生活;而短篇小说、小小说大多是作者对社会某种现象或价值观的态度,其实质也是为反映社会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8 13:10 , Processed in 0.06435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