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回复: 1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资料整理—阅读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7-9-20 18: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留、删、补、换、调、变。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
       
          a、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b、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c、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倒装、一词多义等特殊现象。
       
          (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7-9-20 20: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第二、文言文课内、课外语段的对比阅读分析
       
          近几年中考文言文部分多以这种题型为主,课内语段比较简单,课外语段基本遵
       
          循“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规律。相信新课程下的文言文考察会越来越灵活,有两点设想:一、重对语段的整体把握,题型如“用语段中的原话回答问题”等;重文言知识的拓展延伸,如2002年中考《出师表》语段问题:“先帝”、“后主”分别指的是谁?这是典型的文史题,以此相类似的题目有很多,如“事件归结”、“人物故事”、“后人评述”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言阅读量和基本的理解能力。
       
          第三、要识记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般以文后“研讨与练习”中的解词题为基准来复习,考试时看清题目的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写错别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3 22:56 , Processed in 0.06286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