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6|回复: 0

九年级语文下册《人生》研读赏析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8-3-7 20: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人生》研读赏析
       
          人生
       
          勃兰兑斯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或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另外的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一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嘹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第一部分(1~4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
       
          第1段主要说人类攀登高塔的总的规律,提示人类生命表现形式的千变万化和人类命运的相似性、一致性,此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这是总体而言;“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下面讲述从各种高度“摔下来”的情景,这是讲述各人命运的个体表现。另外,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摔落,攀登和摔落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这也是人类生命存在和表现的一种规律。
       
          第2段谈人类攀登时的心理感受,即攀登时观景的感受。课文通过对比来描写这种感受。最初的攀登是指年轻时的生活历程,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往后攀登就艰难起来,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这种感受也许对的,是作者的亲身感受或真切观察所得,但未必全是正确的,因为作者似乎对老年人的缺点、弱点看得清楚,而对老年人的心理意识和眼光、洞察力忽略了,也许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呢!
       
          第3段谈人类攀登时的又一种心理感受,即一种希望,盼望长生久视,表现人类对自身生命的珍惜之情。
       
          第4段总结上文,强调人的一生旅程渺远,但在精神世界上却具有惯常性、一致性。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地洞,那些走进去的人都渴望自己挖掘坑道,以便深入到地下。而且,还有一些人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年复一年,这些人越来越深入地下,走到那些埋藏矿物的地方。他们熟悉那地下的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这就是他们的一生,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和探索,忘记了现时的各种事件。他们为他们所选择的安静的职业而忙碌,经受着岁月带来的损失和忧伤,以及岁月悄悄带走的欢愉。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第5段描写这些人在地下坑道劳作的情景。他们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当然这种矿物是虚拟的,应该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思想资源。
       
          第6段描写这些人在劳作时的精神意识、思想活动。作者抓住他们的工作和精神世界的特点来描述,他们的工作具有“安静”的特点,所以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善于遗忘,有忧伤又有欢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劳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在人们眼前,还有一个无穷无尽地延伸开去的广阔领域,就像撒旦在高山上向救世主所显示的那些王国。对于那些在一生中永远感到饥渴的人,渴望着征服的人,人生就是这样:专注于攫取更多的领地,得到更宽阔的视野,更充分的经验,更多地控制人和事物。军事远征诱惑着他们,而权力就是他们的乐趣。他们永恒的愿望就是使他们能更多地占据男人的头脑和女人的心。他们是不知足的,不可测的,强有力的。他们利用岁月,因而岁月并不使他们厌倦。他们保持着青年的全部特征: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好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的激流。
       
          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
       
          这一部分只有一段,描写这些人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和他们的内心感受。作者用简练的笔法,对他们的性格和情态所做的描写,是全文中最精彩的。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撒旦叛逆,向救世主显示他的独立王国。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许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难以理解的。撒旦在西方文化词典中是一个魔鬼、坏蛋的代名词,作者用它来形容那些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也许含有否定的意思;但也未必,作者写作本文并不是想在写几类“好人”之外另写一类“坏人”,而是客观地实在地描写这类很有特点的人群。所以说,按照作者惯常的价值判断,对这类人是否定的,但在本文中,似乎只是客观地描写他们的辛劳和勇敢,而不愿做感情好恶的判断。
       
          然而还有这样一种工场──劳动者在这个工场中是如此自在,终其一生,他们就在那里工作,每天都能得到增益。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变老了。的确,对于他们,只需要不多的知识和经验就够了。然而还是有许多他们做得最好的事情,是他们了解最深、见得最多的。在这个工场里生活变了形,变得美好,过得舒适。因而那开始工作的人知道他们是否能成为熟练的大师只能依靠自己。一个大师知道,经过若干年之后,在钻研和精通技艺上停滞不前是最愚蠢的。他们告诉自己:一种经验(无论那可能是多么痛苦的经验),一个微不足道的观察,一次彻底的调查,欢乐和忧伤,失败和胜利,以及梦想、臆测、幻想,无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益处。因而随着年事渐长,他们的工作也更重要更丰富。他们依靠天赋的才能,用冷静的头脑信任自己的才能,相信它会使他们走上正路,因为天赋的才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相信在工场中,他们能够做出有益的事情。
       
          他们的工场不大,但对他们来说已够大了。它的空间已足以使他们在其中创造形象和表达思想。他们是够忙碌的,因而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沙子总是在那儿向下漏着。当一些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他是知道的,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作者描写他们劳作的情景,着重写他们工作的琐碎、微小,他们的专心、细致、勤奋,以及取得成就的道路的漫长。而且他们工作性质和他们的性格都是二元对立的,一方面他们的工作琐碎、微小,另一方面他们必将经过漫长的道路成为大师;一方面他们的工场不大,另一方面他们却生活在一个广大的“空间”;一方面“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变老了”,另一方面他们以辛勤的劳动和丰硕的成果延缓了沙漏计的转动,让时间放慢了脚步。与描写前几类人相比,对这一类的描写显然更为充分、细致。
       
          综上所述,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以及几种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奋斗、劳作的情景,根据这一思路,我们不妨把作者的“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劳动的场面和情景,但作者只是举例性地作了简单的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一些特点和优秀品质。这属于以小见大的写法,也就是通过个别展现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5 02:41 , Processed in 0.084065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