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5|回复: 1

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醉翁亭记》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8-3-19 20: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095105_5aab2309861b136.jpg

    095105_5aab2309861b136.jpg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草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3、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5、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靠近。
           
              6、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7、意:情趣。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9、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10、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11、晦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2、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
           
              13、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14、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
           
              15、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6、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7、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腰背弯曲。
           
              1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蔌,菜蔬。
           
              19、陈:摆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8-3-19 22: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21、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22、弈():下棋。
           
              23、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24、苍颜:脸色苍老。
           
              25、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愿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26、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27、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8、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30、谓:为,是。
           
              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1)第一段写醉翁亭的地理环境,引出人和事。其中描写琅琊山的是________________,描写酿泉的是_________________,描写醉翁亭的是_________________。点明主要人物、事件和“醉翁”由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代全文核心命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醉”与“乐”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和出游之乐。其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日暮醉归,从____________写到_____________,进而写到______________,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全文主旨。
           
              2.“醉”字和“乐”字在文问森中多次出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请概括说出本文中的三种“乐”,并作简要分析。
           
              答:
           
              3.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答案
           
              1.(1)望之蔚然而深秀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高,故自号醉翁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野草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4)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太守之乐其乐
           
              2.一是“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二是“宴酣之乐”,就地取材,非丝非竹,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以游人之乐为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3.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7 10:20 , Processed in 0.088814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