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0|回复: 1

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记承天寺夜游》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8-3-19 20: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095105_5aab2309861b136.jpg

    095105_5aab2309861b136.jpg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2、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3、相与:共同、一起。
           
              4、中庭:院里。
           
              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6、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文后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附加练习
           
              6.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7.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念无与为乐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8-3-19 21: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                  
           
              答案
           
              1.东坡志林苏轼苏辙苏洵
           
              2.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另一方面,作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以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
           
              4.从“闲人”二字可看出作者用惋惜无人赏月来暗讽那些汲汲于富贵功名的世俗中人,同时也把自己政治失意后的孤高情怀寄托其中,表现一种随缘自适,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
           
              5.明月是经常有的,美景也是经常在的,但人们的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与张怀民当时都被贬官,有职无事,是个闲人,作者虽被贬,却能从随处可见的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描绘如此充满诗情画意好文,表现出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
           
              6.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其父_____________
           
              2.阅读理解。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中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7 10:10 , Processed in 0.088964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