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0|回复: 0

初中政治知识点:中考复习37个考点(7——17考点)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8-3-23 22: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095105_5aab2309861b105.jpg

    095105_5aab2309861b105.jpg


                           
              考点七: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正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领悟“团结就是力量”的涵义。
             
              ◆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1.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集体。因为个人的许多基本需要,必须通过集体才能得到满足。个人如果游离于集体之外或被集体所排斥,势必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2.集体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因为集体的规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集体的利益需要大家共同维护,集体的发展壮大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3.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的利益。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时我们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者牺牲一些个人利益。
             
              二、维护集体利益
             
              1.关爱集体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2.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并非只体现的集体荣
             
              誉和利益受损时,更多的体现在每一个人的日常交往和活动之中,例如:关心他人、公平竞争、分工合作、利益分享等。
             
              3.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爱集体,要善于团结同学。团结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实现集体的目标奠定基础。
             
              4.团结同学要做到:
             
              (1)会同情人、关心人、帮助人、团结人。
             
              (2)不与同学闹矛盾,有了矛盾,严格要求自己。
             
              (3)能够正确对待团结,不搞小圈子,不搞哥们儿义气,同时要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对自己的缺点不掩饰,对别人批评诚恳,不包庇、不隐瞒。
             
              5.良好的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乐园。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我们要融人班集体,做好班集体的主人。
             
              (1)要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在与同学相处中,做到主动、热情、诚恳。
             
              (2)要增强纪律观念,自觉遵守集体的纪律和有关规定。
             
              (3)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努力为班集体增添光彩.
             
              考点八: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培养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自觉性。
             
              一、竞争具有两面性
             
              1.竞争的积极作用
             
              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
             
              (1)竞争既给我们压力也给我们动力,能提高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2)竞争使我们在与他人的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
             
              (3)竞争还可以使集体的生活变得更富有生气,增强学习与活动的乐趣。
             
              2.竞争对人的发展和进步也有消极作用:
             
              (1)竞争的压力可能引起我们心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更严重的是,可能使弱者产生妒忌心理。
             
              (2)竞争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生骄傲自大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
             
              3.竞争的目的:超越自我,开发潜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正确面对竞争
             
              (1)正确对待竞争,要敢于竞争,勇于超越自我。
             
              (2)要尊重对手,向对手学习。
             
              (3)遵守法律和道德,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4)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得失和成败。
             
              二、合作
             
              1.合作的意义
             
              (1)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2)合作能凝聚力量、启发思维、开拓视野、激发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
             
              2.善于合作
             
              (1)体现双赢的原则,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学会欣赏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
             
              (3)学会理解他人和谅解他人,以诚待人。
             
              (4)要培养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团结协作、相互支持,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
             
              三、竞争合作求双赢
             
              1.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社会生活既需要竞争,也离不开合作。
             
              2.我们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3.青少年要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考点九: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了解生命的来源,正确理解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学会理解父母,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父母。
             
              ◆遇到问题与父母协商,懂得孝敬父母与长辈
             
              1、孝敬父母
             
              (1)原因:①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人的道理。
             
              ②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③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孝敬父母是公民的法律义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既要受道德的遣责也要受法律的制裁。
             
              (2)措施:
             
              ①听从父母的正确教诲,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②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③亲近父母,了解、关心父母的情绪和身体、心理状况;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帮助父母,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④既要给父母物质上的帮助,也要给父母精神上的慰藉。
             
              2。跨越代沟
             
              (1)代沟产生的原因:进入青春期后,大多数人会与父母产生不同程度的误解、分歧,甚至隔阂、矛盾与冲突,这是正常现象。
             
              ①进入青春期,由于我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依赖性降低,独立性增强。
             
              ②由于青少年与父母的年龄差距,导致青少年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
             
              ③有些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不理解父母的高期盼、严要求。
             
              ④青春期的青少年敏感而不稳定,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2)如何化解与父母的矛盾与冲突:
             
              ①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父母交流和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②客观对待与父母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正确意见。
             
              ③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理解和宽容父母的不足甚至错误,克服逆反心理。
             
              ④掌握与父母有些沟通的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考点十: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诚实守信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是做人的美德。
             
              ◆正确理解诚实守信的涵义,明白诚实守信不仅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种方式,只有对人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诚信并不意味着哥们义气,在朋友犯错时,要敢于提出批评,同时自己犯错时也要勇敢地承认,并积极改正自己对别人许下的诺言,能诚实地与人交往,并体会这样做的愉快。
             
              1.诚信的含义
             
              (1)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诚信。
             
              (2)“诚”就是实事求是,不说谎,不欺骗,诚实做人、诚实做事。“信”就是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2.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3.诚信的意义
             
              (1)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个人在社会中立足、取得事业成功的保证。
             
              (2)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正常关系的基础;诚实守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规定的经济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4)诚实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本。重信守诺是每个企业成功的法宝。
             
              4.做诚实守信的人
             
              (1)诚实首先要从学会对自己诚实开始,对自己诚实才能对人诚实,对自己诚实在于不自欺、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
             
              (2)懂得诚实的意义之一是言而有信。我们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一旦有所承诺,就要努力兑现。
             
              (3)坚持诚实原则。
             
              ①坚持实事求是。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②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原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的一边。
             
              ③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④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4)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
             
              ①不说谎,不欺骗他人;
             
              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
             
              ③学习上做到考试不舞弊,不抄袭他人作业等。
             
              5.正确面对诚信的复杂性
             
              (1)诚信的核心是善。
             
              (2)诚信不是讲哥们义气,在朋友犯错时,要敢于提出批评;自己犯错时也要敢于承认,并积极改正错误。
             
              (3)做诚实的人就不能说谎,但在特定的情境中,“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原则。
             
              (4)诚实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隐私权。既要诚实做人,又要善于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
             
              考点十一: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和自卑;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营造和谐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懂得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懂得每一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
             
              ◆以真诚、友善的方式对待他人,尤其是处境不利的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懂得共同的生活需要人们相互尊重;:
             
              ◆懂得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遵守规则和秩序体现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养成宽容不同意见和态度的品质。
             
              一、平等
             
              1.平等的含义
             
              (1)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我是一个公民”就意味着:我具有其它公民一样的法律身份、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其它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3)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我们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在法律地位上,我们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平等待人
             
              (1)每一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我们要平等待人、互相取长补短,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2)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而导致的身体、智能、财富、地位等的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和法律地位的平等;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人都应受到尊重。
             
              二、尊重
             
              1.尊重的意义
             
              (1)人人都有人格尊严,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尊重是功德之本。
             
              (2)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3)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2.如何尊重
             
              (1)自尊的人是最看重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知耻是自尊的表现。自尊的人拒绝虚荣。
             
              (2)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是对人有礼貌。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我们要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3)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劳动。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尊重。
             
              (4)在家庭生活中对父母既要亲近又要尊重。在学校与老师既要相处融洽又要尊重。同学与伙伴之间通俗不等于粗俗,无间不等于无礼。
             
              (5)以尊重的态度与不相识的人交往。在公共场所不做妨碍他人的事,同陌生人交往注意礼让、不使用侮辱性的语言。
             
              (6)人类有责任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三、宽容
             
              1.宽容的意义
             
              (1)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
             
              (2)宽容能使对方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能赢得别人的友谊和尊敬。
             
              2.学会宽容
             
              (1)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2)我们要宽容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我们要宽容别人对自己无意之中的伤害。
             
              (3)我们既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又要听得
             
              进不同的意见。学会与伙伴和同学在存异中求同、在协离的基础上合作。
             
              (.4)宽容要讲原则。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
             
              四、生活需要互助
             
              1.美好生活离不开入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
             
              2.帮助他人是善心和爱心的表现。
             
              3.帮助他人既是一种付出,我们也从中收获了内心的安宁和快乐,赢得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五、同伴关系
             
              1.认识友谊
             
              (1)朋友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麴美好。(2)友情需要我们明智而谨慎地把握:学会给予与分担;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要坦诚,不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慎交朋友。
             
              2.男生女生
             
              (1)中学生心理萌发的异性吸引是心理和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
             
              (2)对中学生而言,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利于增进对异性的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度过心情舒畅、快乐的时光,促进学习的进步,增强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促进个性全面、健康的发展。
             
              (3)男女同学的异性交往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一些情绪、行为的困扰,影响和妨碍学习和身心健康。
             
              3.与异性交往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把握好“自然”和“适度”两个原则,还要注意使用正确、恰当的交友方法。
             
              (1)与异性交往时要克服羞怯,做到感情自然,仪态大方,不失常态。,
             
              (2)在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坦荡无私,以诚相待,相互信任。(3)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
             
              六、师生关系
             
              1.了解教师职业
             
              (1)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2)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1)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i教学相长。
             
              (2)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的朋友。
             
              (3)要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尊敬老师,礼貌待师;积极与教师沟通,
             
              从老师的角度问题;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原谅老师的错误,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是对他的尊重等
             
              名师点拔
             
              考点十二: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它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现实。
             
              ◆学会尊重其它民族和文化,能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其它民族和文化;学会以理解与尊重的态度与各国人民交往。、i
             
              ◆树立和平的思想,具有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和信仰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接受的精神。
             
              1.文化的表现形式
             
              生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民族和人民,创造了各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价值观、宗教、教育、科技以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2.尊重其它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原因
             
              (1)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现实。
             
              (2)不同国家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
             
              (3)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多元发展的和谐局面。
             
              3.多元世界文化的相互尊重和相互接受
             
              (1)应以客观、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沟通,促进彼此的了解和理解。
             
              (2)要以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与个性,尊重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3)我们要在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虚心学习不同文化的优点和长处,积极开展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考点十三: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
             
              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理解规则的定义、起源和一般特征。
             
              ◆了解法律的起源与法律的产生、基本概念及法律的基本特征。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的阶级本质。
             
              法律、自觉遵守法律的情感。的内容和功能;办事的观念、权利义务观念以及把法律作为首要的行为准绳的观念
             
              1.规则及其重要性
             
              (1)规则有法律、道德、纪律、章程、风俗、宗教戒律等。(2)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如果没有行为规则,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
             
              2.法律的特征
             
              (1)法律不同于道德、纪律、章程、风俗、宗教戒律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的特征。
             
              ③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法与道德的区别:①从制定上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是约定俗成的,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②从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上看,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道德靠人们的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发挥作用。
             
              ③从适用范围来看,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道德的适用范围广,但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并非某种道德为全体人民所尊奉。
             
              (2)法律与道德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律体现并维护道德;道德补充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坚持以德治国,并把二者结合起来o
             
              4.法律的本质
             
              (1)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是法律的一般本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也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2)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这是我国法律的本质。
             
              5.法律的内容
             
              法律是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
             
              6.法律的作用
             
              (1)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2)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3)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7.树立法制观念
             
              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我们最根本的行为准则,学法、守法、用法、护法。
             
              考点十四: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
             
              ◆懂得自我保护,维护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合法权益,自觉抵制不良影响,拒绝不良行为,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未成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不成熟、不能独立等特性,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
             
              (3)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有助于学生维护自己在;
             
              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合法权益,自觉抵制不良影响和不良行为,进行自我保护,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
             
              (1)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包括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
             
              (2)我国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是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其中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基本法。
             
              3.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四条基本途径是:家庭保护、学校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家庭保护
             
              (1)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2)基本内容是:
             
              ①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
             
              ②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③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他们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5.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
             
              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④保护未成年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6.社会保护
             
              (1)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基本内容是:①保护未成年人智力成果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
             
              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③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
             
              ④禁止有害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及侵蚀其思想的行为。
             
              7.司法保护
             
              (1)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执法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
             
              (2)基本内容是:
             
              ①审理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
             
              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③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扶养权等。
             
              考点十五: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正确享受网络文化,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了解一般违法的类别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知道它们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了解“黄、赌、毒”及“法轮功”邪教的危害,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抵制不良诱惑。
             
              .1.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违法行为包括: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政违法行为。
             
              (1)违宪行为是指违反宪法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
             
              (2)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3)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严重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即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这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刑罚当罚性。即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这是犯罪的法律后果。1
             
              4.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违反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应受行政制裁或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②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情节严重,违反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三个特征;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3)启示:
             
              ①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②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5.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6.不良诱惑的种类与危害
             
              (1)“黄”,指淫秽的读物和音像制品以及淫秽行为,黄毒极易诱发性犯罪及与之相连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影响身体、影响学习,对青少年危害极大。
             
              (2)“赌”,指赌博,赌博成瘾害人害己害家害国,染上赌的恶习,不仅影响身体、影响学习,而且极易引发经济犯罪和暴力犯罪。
             
              (3)“毒”,指毒品,吸毒会严重摧残身心健康,传染和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吸毒一口,误人虎口,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倾家荡产难以避免;为筹毒资,常常铤而走险,诱发卖淫、盗窃、抢劫等严重犯罪;吸毒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
             
              (4)“法轮功”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教组织。它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挑动制造事端,被国家依法取缔。邪教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毒瘤”,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5)不良诱惑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荒废学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败坏社会风气,诱发违法犯罪,危害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安定。
             
              7.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①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
             
              ②不涉足滋生“黄、赌、毒”和其它不良现象的场所。
             
              ③培养坚强意志,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④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道德、法律和纪律。
             
              8.网络利与弊
             
              (1)利:
             
              ①网络使大量的信息得以快速传递,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②它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
             
              (2)弊:
             
              ①网络文化内容不乏有不健康的东西,如色情、暴力凶杀、迷信等。②网络电子游戏内容惊险刺激、情节环环相扣,容易使人沉迷其中,有的还会引发违法犯罪。
             
              ③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使人们的阴暗心理借助电脑屏幕得以无所顾忌地宣泄,使交往环境被破坏。
             
              9.正确享受网络文化
             
              ①面对网络的利与弊,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做网络的主人。
             
              ②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漏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
             
              ③要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规则,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做到: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考点十六: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与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了解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
             
              ◆由生活中的实例来体验自身权益的存在。
             
              ◆学会分析权益遭受侵害的案例、事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保护途径。
             
              ◆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自我保护的必要性
             
              (1)未成年人容易受到多方面的侵害,要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只是为我们的健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要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最关键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
             
              2.学会依法维权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既不能忍气吞声,因为这样会助长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也不能非法报复,因为这样会导致新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
             
              (1)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
             
              (2)诉讼途径即打官司,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诉讼;诉讼是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维权途径。
             
              (3)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
             
              (4)当打官司遇到经济等困难时还可获得国家的法律援助
             
              4.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青少年既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学会自我保护
             
              ①不法侵害发生前:
             
              A.树立安全意识,远离危险,拒绝侵害。
             
              B.学法、守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求救和自救的方法。
             
              ②面对不法侵害:力求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沉着冷静,勇敢机智。如: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和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及时向邻居或其他人求救等。
             
              ③不法侵害行为发生以后: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非法报复,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i④面对自然灾难:我们平时还要学会一些不同灾难的求生方法,当灾难来临时要保持冷静、机智应对、意志坚强、保存实力、把握时机、及时求救
             
              考点十七: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增强权利观念。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和对等性,要求公民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
             
              ◆学会尊重他人权利,规范自己的行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1)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如:
             
              ①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
             
              ②政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
             
              ③经济权利: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消费者合法权益。
             
              ④文化权利:受教育权。
             
              .(2)在我国,公民应该依法履行义务。如: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③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④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⑤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⑥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公民享有权利,要以履行义务为条件,受义务的制约;履行了义务,就有了权利实现的条件,就会享有相应的权利。具体表现在:
             
              ①合一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如受教育。
             
              ②对等性:公民所享有的权利,是通过公民为社会所尽的义务来决定的。
             
              ③制约性:公民所享的的权利和自由,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受义务的制约。
             
              3.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
             
              (1)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要求公民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要求公民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
             
              (2)那种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是错误的;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也是错误的。
             
              (3)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
             
              4.正确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
             
              ①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④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
             
              5.自觉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28 14:27 , Processed in 0.091484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