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9|回复: 0

2018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目点评(一)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8-7-23 20: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72116_5b4f068c0f81020.jpg

    172116_5b4f068c0f81020.jpg

                     
              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作文试题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技艺,修品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方式的“充电”。习近平主席就曾经提出一个“蓄电池理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充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材料一:福建省语文特级老师王立根点评:
           
              讲究“文贵如题”展示“语文味道”
           
              今年中考题为“充电”。什么是充电呢?考试作文强调的是“文贵如题”。即是说,凡题义中有的,文章里面必须要有,若没有则叫作减题。凡题义中没有的,文章里头也不能有,若有则叫作添题。添题或减题都不符合“文贵如题”的要求,都是违式的。要做到“文贵如题”,也要先认准题。所以要想,“蓄电池理论”比喻什么?人为什么要充电?为什么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要进行“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
           
              这个比喻其实很浅显。因为21世纪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原来拥有的一点点知识是不能够对付挑战了,时代需要我们在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中完善自己,才能拥有足够施展才能和抱负的空间……
           
              不断充电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把这个理说清楚就可以了。关键词是“不间断地、持续地”,一定不能忽视。
           
              如果写议论文,说理时不能无病呻吟,要生动活泼。比如写读书为例,就要写出读书之真切,不但要写出读书的强烈欲望,还要写出在不同心境下读书的各式各样的心理效应,以及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书给予精神享受的种种差异。情是自己的情,话是自己的话,没有故作惊人之语,这就增加了议论不间断的感染力。
           
              听说有同学能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说理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形象。如把热爱读书的人比作“书海中的弄潮儿”,把读书的愉快心情比作“三月踏青”“六月里喝雪水”,把读书给人的鼓舞力量比作仿佛“听到生命的召唤、大海的祝愿和春天的问讯”,这就不是政治题那样泛泛而议而有语文味道!
           
              许多考生写成记叙文也不错,最简单的就是记一个读书或科学实验或社会实践的过程,点明它是一种“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这不就好写了吗?也可以写这充电之乐,充电之力,充电之美,总之要贴近自己,直陈肺腑,写出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的作文,还愁得不了高分吗?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8 04:32 , Processed in 0.058870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