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回复: 1

[文言文] 《人民解放军横渡过江》训练题与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6-30 17: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解放军横渡过江》专项训练
          [例题精选]:
          例1  指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A.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讲话",但也可插入深刻的议论和大段的抒情。
          B.从结构上看,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个部分。
          C.从内容上看,新闻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过江》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新闻稿。
          选择题通常由题干、选项和答案三部分组成。"题干"提出解题的要求、方法。"选项"是供选择的答案,一般为四个,前面标有A、B、C、D,其中只有一个是应选答案。
          选择题的主要特点是命题者故意设置了许多干扰因素,在选项中混入错误答案,设置圈套,迷惑学生,加深试题的难度。选择题一般可分为求正选择、求误选择、求同选择、求异选择、配伍选择等几种。
          怎样答好选择题?
          首先,认真审题,读懂题干,明确这道题属于哪一种选择。
          其次,根据题干的要求,在备选项中定正排误。定正就是选定正确答案,不要多选、少选、错选、漏选。排误就是把选项中错误答案逐一排除,先排除有把握的错项,以缩小选择范围。这种方法也叫筛选法。答题时,要特别慎重,注意从中找出备选项的细微差别,这是答好选择题的关键所在。
          第三,在确定了正确选项之后,还要与题干的要求作一次认真的对照验证,就像数学中的"验算",这是解选择题必不可缺的步骤。
          例1属于求误选择,考查内容是文体知识。逐项审查可发现A项有误,新闻一般以叙述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所以,该题答案是A。
          [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加线字的注音都符合拼音规则的是:
          A.溃退kuì   歼灭jiān   锐不可当dāng
          B.区域yǜ    要塞sài   荻港dí
          C.东流lióu   冲破pè   芜湖wú
          D.泄气 xiè   百万大军jǖn  殷家汇yīn
          2、句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B.我已纤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C.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豪作用。
          D.此处敌人抵抗较为顽强。
          3、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   )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   )。
          A.溃退   微小  愿望  泄劲
          B.溃退   微弱  希望  泄气
          C.溃败    微小  希望  泄劲
          D.溃败   微经  愿望  泄气
          4、结合句意解释划线词语有误的是:
          A.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的抵抗,甚为微弱。
          (微弱:很微薄,很虚弱)
          B.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歼灭:包围起来,全部消灭)
          C.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业已:已经)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没想到)
          5、用符号法分析句子成分,错误的是: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 。
          B.[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 。
          C.(我军)前锋‖[业已]切断。
          D.(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6、对复句层次的划分和分句间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A.  ||   |        B.  |   ||
          并列 因果        并列  因果
          C.  ||   |        D.  |   ||
          并列 并列        并列  并列
          7、把"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这句话插入下文中最合适的地方是:
          至发电时止,  A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B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  C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镇长江。  D  。
          8、本文的导语是:
          A.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B.人民解放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C.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D.人民解放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9、本文的主体部分是:
          A.从"20日夜起"到"锐不可当"。
          B.从"20日夜起"到"余部23日可以渡完。"
          C.从"20日夜起"到"封镇长江"。
          D.从"20日夜起"到篇末。
          二、阅读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⑵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⑶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⑷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⑸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⑹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战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⑺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⑻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⑼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⑽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⑾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⒀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⒁所以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⒂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⒃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⒄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本文共17句,在下列句子序号之间用"||"划分导语与主体部分,用"|"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⒀ ⒁ ⒂ ⒃ ⒄
          2、下面是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地表现了人民解放  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
          3、对本文主体部分先写中路军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路军发起进攻时间最早。
          B.中路军首先突破敌军防线。
          C.中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强。
          D.中路军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4、对作者在叙述中插入⑻⑼两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赞倾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因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5、选择填空
          (1)本文第⑾⑿句蕴含的感情色彩是:
          A.嘲笑
          B.批评
          C.斥责
          D.抨击
          (2)本文第⑾⑿句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A.归结上文
          B.总领下文
          C.承上启下
          D.照应首尾
          6、本文第⑵句中"西起九江"句为什么要加上"(不含)"?
          7、从本文主体部分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军雄伟气势的词语。
          [答案]:
          一、
          1、A  2、D  3、B  4、A  5、C  6、A
          7、D  8、D  9、D
          二、
          1、⑴ ⑵ || ⑶ |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 ⑾ ⑿ ⒀ ⒁ ⒂ ⒃ ⒄
          2、C  3、C  4、C
          5、(1)A  (2)C
          6、加上"(不含)"指明渡江区域不包括九江,使语意明确
          7、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6-30 18: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三年级语文课堂同步练习题
·《小石潭记》·《桃花源记》
·《出师表》练习题(一)·《出师表》练习题(二)
·《那树》·《谈生命》
·《热爱生命》·《变色龙》
·《蒲柳人家》·《孔乙己》
·《外国诗两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两首》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枫桥夜泊》·《短文两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论求知》
·《发问的精神》·《言外之意》
·《怀疑与学问》·《灰姑娘的时钟》
·《哨子》·《想和做》
·《谈骨气》·《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我的叔叔于勒》·《古代诗词五首》
·《诗经》两首·《威尼斯商人》
·《愚公移山》·《曹刿论战》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月是故乡明》
·《一桩奇特的诉讼案》·《竹林深处人家》
·《春风》·《常读常新的人鱼故事》
·《人民解放军横渡过江》训练题与答案·《陋室铭》
·《海燕》·《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农村调查》·《怎样丢掉学生腔》
·《孤独之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军刀》·《窗》
·《把"不能"埋葬起来》·《秃梧桐》
·《燕子》·《沙之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隆中对》·《范进中举》
·《捕蛇者说》测试题(一)·《捕蛇者说》测试题(二)
·《陈涉世家》测试题(一)·《陈涉世家》测试题(二)
·《出师表》·《公输》
·《唐睢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
·《醉翁亭记》·《雨说》
·《香菱学诗》·《沁园春 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16 04:18 , Processed in 0.06706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