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9|回复: 0

[文言文] 201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练习(6)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6-30 17: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诗文名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读经典名著
  “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___;_关羽_。
  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观点?
  反对这观点:因为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人生观;或赞成这观点:要成大业就要在关键时刻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这仁。
  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
  晁盖:晁天王;陆云龙:公孙胜;吴用:智多星;阮小二:立地太岁;阮小五:短命三郎;阮小七:活阎罗;刘塘:赤发鬼;白胜:白日鼠。
  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出淤泥而不染而:(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蔽: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
  .《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
  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2分
  答: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答:
  参考答案
  (1)却(可是,但是)(2)通(同)“返”,返回(3)遮蔽(遮住,遮掩)2、(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2)蝉接连不断(不停)地呜叫(叫着、长鸣),猿(猿猴)不停(长久)地啼着(鸣叫)。3、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4、清澈(水清,清);湍急(流急、急)。5、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现代文阅读   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
  雨天,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有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算跑得再快。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铃声在我背后响起,像一条鞭子抽我双腿。有一瞬间,我几乎想席地而坐,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终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那么久”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分子对普通人的尊敬,于是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子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百试百灵。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他若是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了。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一样的老人说:“侯师傅好!”他瞅瞅四下无人,很亲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好奇心发作。“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祥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训练
  文章第一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这法子百试百灵。”这句中的“这”指代什么?这法子真的百试百灵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为什么对打铃师傅怀有感激之情呢
  文章结尾一句是打铃师傅的话,请根据文章内容及标题,展开合理想象,在横线上将老师傅的话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
  .点明迟到的原因,交待事情的起因。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打铃的老师傅瘦的样子。
  .“这”指代的是“我”创造的记忆姓氏的联想方法。这法子不是真的百试百灵,比如作者就没有准确记住打铃师傅的姓。
  .打铃师傅多次把铃绳拽得很久,把铃声打得很长,让“我”有足够的时间跑到教室,避免了“我”迟到的尴尬。
  .我不姓侯,我姓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5 02:54 , Processed in 0.07709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