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9|回复: 3

[文言文] 中考文言文积累:《论语-子张篇》(二)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6-30 17: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子张篇》阅读题及答案
       
          一、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本章楚狂接舆表面借斥责“□”,实际上却是劝告孔子及时回头。他劝孔子回头是因为“□□□□□”,孔子明白表明自己积极入世的态度的一句是“□□□□□□□□□”。
       
          (2)、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简要说说他们的不同。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耕。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乌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
       
          (2)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的?请简要评析。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6-30 18: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24.(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2分)
       
          (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
       
          四、逸民①: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②,行中虑③,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④,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18.8)
       
          【注释】①逸民:隐逸的人。②言中伦:言语合乎伦理。中(zhònɡ),符合,合乎。③行中虑:行为合乎理智。④放言:不谈世事。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伯夷和叔齐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
       
          B、孔子认为柳下惠和少连降低自己的意志,辱没自己的身份,可是他们言语合乎伦理,行为合乎理智。
       
          C、孔子认为虞仲和夷逸避世隐居,不谈政事,洁身自爱,离开官位是逃避现实,是不可取的。
       
          D、文段反映了孔子遇事态度、政治思想以及“礼”的主张。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反映的孔子为人处事的态度。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之与比③。”(4.10)
       
          【注释】①适(dí):专主,主张。②莫:不肯。③比(bì):接近;靠拢。
       
          五、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2.18)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8.12)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9.13)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做官要多听、多看,有把握的才说、才做,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错误、减少后悔。
       
          B、谨言慎行“寡尤”“寡悔”是孔子为官从政的观点之一。
       
          C、子夏认为,官做得好要继续学习,学习优秀也应该去做官实现自己的理想。
       
          D、孔子认为学了三年,还不想着做官,这样的人是不容易找到的。
       
          (2)结合上面语段的内容,说说孔子在下面语段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6-6-30 18: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论语》中经常拿屋舍厅堂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造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贡就把孔子的学问比作数仞之高墙,而孔子也曾称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但还未达到一定的境界,由此可以提炼成语____________。
       
          (2)子贡的说法发人深省,按照他的说法,“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的话宜于何处?请做评价。
       
          七、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子贡用“□□”比喻意在说明自己远远比不上孔子,认为孔子的道德高过是不能超越“□□”。如果有人想诋毁仲尼,就显其“□□□”。
       
          (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①,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②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19.25)
       
          【注释】①得邦家者:指做了诸侯或卿大夫。②绥(suí):安抚。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贤良,子贡自认不如孔子。
       
          B、“馁之斯来,动之斯和”的意思是安抚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归顺,达到人和。
       
          C、子贡极其推崇孔子的学说。
       
          D、子贡认为,君子应当谨言慎行。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的选段,谈谈子贡是如何评价孔子的。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①见其不知量也。”(19.24)
       
          【注释】①多:只,仅仅。
       
          参考答案
       
          一、(1)凤今之从政者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孔子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66
发表于 2016-6-30 20: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桀溺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不求过全,能答出一两点即可)
       
          二、(1)长沮、桀溺:避世隐居;孔子:积极入世,求道改革。(2)辟人之士具有仁爱之心,虽身处逆境却心忧天下,表现了积极的人生观。
       
          三(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
       
          (2)“道”指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道之不行”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出仕以推行自己的道义,如今,有才能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
       
          四(1)C(孔子认为虞仲、夷逸避世隐居,不谈政事,洁身自爱,离开官位合乎权宜,是可取的。)
       
          (2)孔子遇事态度灵活,但并不是不讲原则,他的“可”与“不可”皆以义为原则。
       
          【参考译文】
       
          ⑴隐逸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屈辱自己的身分,这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是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可是他们说话合乎伦理,行为合乎理智,他们就是这样罢了。”又说:“虞仲、夷逸避世隐居,不谈政事,洁身自爱,离开官位合乎权宜。我就和这些人不同,不一定会这样,也不一定不会这样。”(18.8)
       
          ⑵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地(要求)要怎样做,也没有固定不变地(认为)不应该怎么做,而是怎样做适合情理就怎么去做。”(4.10)
       
          五、(1)C(“优”的意思不是“优秀”而是“有余力”。)
       
          (2)表现了孔子学以致用的思想。孔子认为读书就是为了从政,所以学习《诗经》,应该能运用到政治外交上,否则学再多也是没用的。
       
          六、(1)登堂入室(1分)(2)①子贡认为自己的知识修养比较浅显,容易被外人看到,理解;②同时认为孔子的学问修养就像数仞之高墙,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到宫室的华美;③所以叔孙武叔就是这样孤陋寡闻的人,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七、1)宫墙日月不知量(不自量力)
       
          (2)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讽刺了其浅薄无知。
       
          八、(1)B(“馁之斯来,动之斯和”的意思是安抚百姓,百姓就会来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万众响应。)
       
          (2)子贡高度评价孔子,称赞孔子“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认为孔子学说功效显著,用以立身,则立;用于行为规则,则天下可行;招馁就来附;行为举止皆可适时适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0 07:15 , Processed in 0.07039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