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6|回复: 2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每日一篇:《复仇状》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1 14: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明
         
          元和六年(811)九月,宣平县人梁悦为父报仇杀人,自投县请罪。宪宗下诏曰:“在礼父仇不同天,而法杀人必死。礼、法,王教大端也,二说异焉。下尚书省议。”时任职方员外郎的韩愈因此写下这篇文章。
         
          在《复仇状》中,韩愈着重阐明,《礼经》上允许子复父仇,而法律又无此条例,这并不是因疏忽而造成的阙文,乃是为了使“法吏一断于法,而经术之士得引经而议也”,两者相反而相成,实际上并不矛盾。在处理方法上,韩愈也提出了个人见解,他认为“复仇之名虽同,而其事各异”。主张对于百姓之间的复仇,应根据具体情况作不同处理,至于宫府诛杀百姓,则不允许复仇。
         
          鱼对复仇案件应按具体情况,充分讨论,再“酌其宜而处之”的看法,无疑较合情理。但一旦事涉官府,便连讨论的余地都没有了,这又反映出他竭力维护封建秩序的一面。因而近人章士钊在《柳文指要》卷四中指出:韩愈身为郎官,“以当官议当案”,故其视“雠乃禁脔,势不可动”,议状不免有“谄谀专制”之处。
         
          原文
         
          右伏奉今月五日敕(1):复仇,据《礼经》,则义不同天(2),征法令(3),则杀人者死(4)。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5),有此异同,必资论辩(6),宜令都省集议闻奏者(7)。朝议郎行尚书职方员外郎上骑都尉韩愈议曰(8):
         
          伏以子复父仇,见于《春秋》(9),见于《礼记》,又见《周官》,又见诸子史(10),不可胜数,未有非而罪之者也(11)。最宜详于律(12),而律无其条,非阙文也(13),盖以为不许复仇,则伤孝子之心,而乖先王之训(14)。许复仇,则人将倚法专杀(15),无以禁止其端矣(16)。
         
          夫律虽本于圣人(17),然执而行之者,有司也(18)。经之所明者(19),制有司者也(20)。丁宁其义于经(21),而深没其文于律者(22),其意将使法吏一断于法(23),而经术之士得引经而议也(24)。《周官》曰:“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25)。”义,宜也(26),明杀人而不得其宜者(27),子得复仇也(28)。此百姓之相仇者也。《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29)。”不受诛者,罪不当诛也。诛者,上施于下之辞(30),非百姓之相杀者也。又《周官》曰:“凡报仇仇者,书于士(31),杀之无罪(32)。”言将复仇,必先言于官,则无罪也。
         
          今陛下垂意典章(33),思立定制(34),惜有司之守(35),怜孝子之心,示不自专(36),访议群下(37)。臣愚以为复仇之名虽同(38),而其事各异(39)。或百姓相仇,如《周官》所称,可议于今者(40)。或为官所诛,如《公羊》所称,不可行于今者(41)。又《周官》所称,将复仇,先告于士则无罪者,若孤稚羸弱(42),抱微志而伺敌人之便(43),恐不能自言于官(44),未可以为断于今也(45)。然则杀之与赦(46),不可一例(47),宜定其制曰:“凡有复父仇者,事发(48),具其事申尚书省(49),尚书省集议奏闻(50),酌其宜而处之(51),则经律无失其指矣(52)。”谨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26
发表于 2016-7-1 15: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1)奉:敬受。敕:皇帝的诏书。
         
          (2)这两句见《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3)征:求考。
         
          (4)这两句说:征之子法令,则杀人者应处死刑。
         
          (5)端:首。这两句意思说:礼和法两件事,都是国家政教的首要问题。
         
          (6)资:供给。这句说:必须拿出来讨论辩析一番。
         
          (7)都省:指尚书省。唐代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等官总辖各部,称为部省。以上是宪宗诏书的内容。
         
          (8)朝议郎:文官散阶名,为正六品上。行:兼代官职,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上骑都尉:勋级名,相当五品。这是韩愈官职的全称,朝议郎是官阶;尚书职方员外郎是职务,其品级为从六品上,比朝议郎低,故曰“行”;上骑都尉则为勋名。
         
          (9)《春秋》:指《春秋公羊传》。
         
          (10)诸:之于的合音。
         
          (11)非:指责、责怪的意思。之:指复仇者。
         
          (12)这句说:最应当详细地记载在律令上。
         
          (13)阙:通“缺”,空缺。非阙文,是说不是疏忽而造成空缺,而是别有原因的。
         
          (14)乖:违背。
         
          (15)倚:凭,仗。专杀:擅自杀人。专,专擅。
         
          (16)以上三句意思说:允许复仇的话,那么,人们将倚仗法律而随便杀人,无法禁止这类事件的发生。
         
          (17)本于:源于,出自于。
         
          (18)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主管的官吏或官府为有司。这两句意思说:但是执行法律的,是有关官吏。
         
          (19)所明者:所表明的道理。
         
          (20)制:约束。
         
          (21)丁宁:即“叮咛”,反复嘱咐。
         
          (22)没:隐没。
         
          (23)法吏:执法官吏。断:判断,这里指判案。
         
          (24)这两句意思说:它的用意是使执法官吏一旦按照法律判案,精通经术的人士便可以引用经义而进行议论。
         
          (25)这两句见《周礼·调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1 16: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26)宜:应当。
         
          (27)得:可以。
         
          (28)这两句意思说:《周官》的记载说明,杀人而不合理的,儿子可以复仇。
         
          (29)这两句见《公羊传·定公四年》。
         
          (30)施:加予。这句说:诛,是指上对下而言的,不同于老百姓之间的互相仇杀。
         
          (31)士:这里指官吏。
         
          (32)以上三句是说:凡是向仇人报仇的,必须上书官吏,说明情况,那么,杀了仇人也没有罪。
         
          (33)垂意:旧时表敬之词,即关心的意思。垂,犹言俯。
         
          (34)思立定制:希望建立长期稳定的法制(指子为父报仇案件的处理方法)。
         
          (35)惜:爱护。守:职守。
         
          (36)专:专断。
         
          (37)访议群下:向各级官吏征求意见,让他们充分讨论。
         
          (38)愚:自谦之词。
         
          (39)其事各异:它们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
         
          (40)以上三句意思说:有的是老百姓相互复仇,象《周礼》所说的这种情况,现在可以讨论。
         
          (41)以上三句意思说:有的为官府所杀,象《公羊传》所说的,现在不能实行。亦即为官所杀的,不允许复仇之意。
         
          (42)孤稚羸(léi)弱:指力微身弱的孤儿。羸,瘦弱。
         
          (43)微志:犹言一丝希望。伺:探察。便:此指报仇杀敌的时机。
         
          (44)自言于官:即《周礼》所说的“书于士”,事先报告官府。
         
          (45)这旬说:今天不能根据是否事先报告官府来判定其有无仇杀之罪。
         
          (46)然则:那么,由此可见。
         
          (47)不可一例:不可以千篇一律,一概而论。
         
          (48)事发:案件发生了。
         
          (49)具:准备。申:申报,上报。
         
          (50)集议奏闻:将上报者和了解情况的人集中起来进行讨论。
         
          (51)酌:斟酌。这句说:商量出一个正确的方案来处理这类事。
         
          (52)指:通“旨”。这句说:那么,经义和法律都不会失去其基本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3 04:29 , Processed in 0.04690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