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9|回复: 1

中考作文怎样立意第一篇:立意的要求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6-29 09: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考作文怎样立意第一篇:立意的要求(要切题、要深刻、要鲜明)
       
          1、立意要切题
       
          立意又称为主旨。它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的含义大至是相同的。
       
          作一篇文章,它的立意是非常关键的。明末清初大学问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而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唐?也曾说过:"明确作品的主题,正是最初帮助我们从乱麻中理出头绪,告诉我们怎样从丰富复杂的生活中动手概括和注意提炼的关键……一篇作品内容丰富,而主题思想不明确,就好像行尸走肉。"可见一篇作文的立意非常重要。
       
          怎样才能算是切题呢?我们就拿高考作文《尝试》为例来作一下说明。从作文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单纯的命题作文--一篇简单记叙文,要写好这篇考场作文,正确理解"尝试"的含义是最重要的。尝试,即第一次有意识地去做某事。"尝试"是主动的行为,不是被动的、偶然的行为、经历或遭遇,不是对生活的被动体验、感受等。所谓"主动",就是主人公面对一种新的情境,从主体意识中萌发出来的想要一试身手的愿望和追求并付之于行动(包括心理行为),并在此后获得了思想、情感上的收获、经验、教训等--这种主动行为并不排除主人公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所进行的尝试。
       
          在作文中我们可以写许多尝试性的事件,
       
          如:做饭、洗衣、缝衣、登山、划船、打工、游泳、学开车、作生意、早恋、跳舞、吸烟等等,正面的反面的都有。可是无论从正面写还是从反面写的尝试性事件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立意。例如,都写劳动,有人通过劳动的尝试,体验出劳动的艰辛,父母的辛苦,劳动的伟大,读书的重要等,从而激发起珍惜学习生活、发愤学习,决心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思想感情,得出"打工日当午,汗滴脚下土,谁知手中钱,厘厘皆辛苦"的正确结论;这样才可以说是符合题意的,而有些人却得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结论,从而产生厌恶劳动,卑视劳动的思想感情,这种意义显然不正确,思想内容显然是不健康的,因此也是不切题的。所以说,问题不在于写什么事件--正面事件如果没有正确的立意,肯定写不出好作文;反面事件如果有正确立意,也可能写出质量上乘之作。
       
          要想写出切题的文章,我们通常可以抓住以下三点来重点把握。
       
          1?准确
       
          所谓准确的把握题旨,就是要正确的理解题目的基本要求即明白题目究竟要求我们写什么。比如我们现在有这样一个小作文,题目为:任选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诗如下:
       
          鸟的评说
       
          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
       
          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鹜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
       
          试举几篇为例来说明:
       
          〔例文一〕
       
          麻雀与燕子的对话
       
          在一个树木茂密的山岗上,居住着麻雀、燕子、黄鹂、百灵、还有鹦鹉、喜鹊、苍鹰等鸟儿。它们整天在这个茂密的树林里吵吵嚷嚷,争论不休。它们是为了争夺食物吧?不,它们在这里是为了炫耀自己在百鸟中的本领,想取得比别的鸟们优越的地位。吵得最凶的要数麻雀和燕子了。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并不示弱,她一边报复麻雀一边嘲讽麻雀一边嘲讽黄鹂,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呢,又说百灵声音悦耳但动机不纯……她们就这样互相揭短,互相攻击着。看来,鸟儿没有宁日了。〖HT〗
       
          这篇文章,小作者显然是没注意审题,没有正确把握题旨。题目要求写的是对话的片断,而小作者所写的小文章虽然与所给材料有关,但无一句是对话。这篇短文只是对诗的一种概述和转述,是对材料重复的叙述。
       
          〔例文二〕
       
          麻雀与燕的对话
       
          麻雀是生就的家鸟,只会在屋檐下树枝上做巢,居住在巢里或栖息在树枝上,喜欢成群结队,叽叽喳喳地绕着人们的房舍觅食,在田野里偷谷子吃。一天,她们碰上了燕子。燕子是冬飞南夏飞北的候鸟,麻雀不能理解燕子何以要那么不顾疲劳的长途远飞。冬天,燕子又要飞走了,麻雀议论了:"看我们姐妹,冬天不怕冷,你们厚厚的羽毛还不保暖吗?你们为什么不能象我们一样常年住在北方呢?真是些儒夫!"燕子无言以对,她怎能解释得清呢?心想:我们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呀!我们身体的特征让我们必须随着季节冷暖的变化而南来北往呀!〖HT〗
       
          这篇文章,小作者也是没有正确把握题目要求。文章以说明、叙述为主体,两种鸟之间没有对话,只有麻雀对燕子说了一些话,但是燕子什么也没有说,只有心理活动而己,显然不符合题旨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6-6-29 09: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鹂与鹦鹉的对话
       
          在广州工作的叔叔回家看望奶奶,带回两只可爱的鸟,一只是黄鹂,一只是鹦鹉。鹦鹉见有人来就会说:"您好!您好!""欢迎!欢迎!"一类的话,特别招人喜爱,而黄鹂会唱出动听悦耳的歌,也引得大家赞叹不绝。可是两个鸟常常互不服气:你青睐这个鸟时,那个鸟不免有些妒意。有一天,正当我赞美黄鹂动听的歌声时,只见鹦鹉撇撇嘴说:"她唱得好听,还不是凭她妈给她的一副好嗓子,自己有何能耐?"黄鹂也不甘示弱,抖抖美丽的羽毛,伸伸脖子,尖着嗓子说:"她能言会道,又怎么样?她说的哪一句是自己的主见,还不是毫无原则。""谁没有原则?"鹦鹉叫起屈来。"就是她,就是她,不然,为啥有'鹦鹉学舌'的成语呢?"听着两只鸟的争论,我陷入了沉思。
       
          在这篇作文中是以叙述为主体,作者转述出鸟儿的争论,显然不是直接对话:文中两种鸟分别与作者的对话,作者殷勤地充当两种鸟的裁判并"陷入了沉思",这不是两鸟的对话,真不知作者"沉思"什么?这显然是立意不清楚。
       
          2、立意要深刻
       
          这是立意的基本要求之一。主要指的是确立的主题不是大家都知道的浅显的道理,而是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这种感受和见解,来自对所写事物的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和反复地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深的思想和内涵,给人以启发和鼓励。
       
          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深刻?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把握。
       
          (1)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意思是说,不同的人,由于思想感情不同,写出的文章立意自然就不一样,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我们都读过,它的立意就十分深刻,在鲁迅先生的同时代,有许多人也写过同鲁迅先生一样主题的对人力车夫的作品,但他们的立意远没有鲁迅先生的深刻。这主要是因为鲁迅先生作为革命的知识分子,能够看到劳动人民的痛苦的根源所在。
       
          (2)要勤于动脑,认真思考。
       
          鲁迅先生曾有过这样一句话,写文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就是说写作对生活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要力求发现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此外,在写作中注意防止两种倾向。其一,防止人为地抬高。深刻地立意并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人为地粘贴到作品中去的,而是靠作品自身显示出来的。其二,防止意多文乱。立意不是越多就越深刻。只有主题深刻,才能做到重点突出。
       
          下面的文章,立意就很好,请仔细体会。
       
          关于时间,我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粗浅地知道:时间,它不仅仅属于个人。有时,需要为他人牺牲我个人的时间,说不定,他人也在为我牺牲着他自己珍贵的时间。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赶紧洗好衣服,整理好房间,便静下心来复习英语。这是我的薄弱环节,可要抓紧时间啊!
       
          突然,屋外人行道上传来邻居小胖妹妹的嚎哭声。我赶紧冲出门去,只见小胖倒栽在街沿石下,我把她搀扶起来,她已经血流满面。原来,是一辆自行车在人行道上推行,一不小心把她带倒了。我一看,自行车主正对我说:"是我不好,赶紧送医院!"我想到小胖妈妈卧病在床,我有责任陪她去。这时,只见小胖妈妈已支撑着出门来,我便向她交代清楚情况,把小胖抱上自行车,捂住她的伤口,心急火燎地向医院走去。
       
          到了医院,挂急诊,找医生,哄小胖,急得团团转。医生一看,却若无其事地在她头上包扎一番,再打一针防破伤风,就叫回家。那自行车主付了医疗费,又把小胖推回来。我心想这一来回花了一个半小时,回到家可要抓紧时间复习英语了。
       
          正想着,望到家门口,站着两个人,一个小胖妈,一个是谁呢?啊,这不是王老师吧?果然是她!她是我的英语老师,她特地来看我了,来帮助我了!我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王老师!"
       
          等车推到了小胖妈跟前,我便请王老师进了屋。说也奇怪,人一激动,就更专心,复习的效果格外好,王老师的问题我都能用英语回答出来,只是句式变换还掌握得不好,王老师不厌其详地讲解了许多时候。
       
          就这样,这一天我对时间有了新的理解:当你为他人牺牲时间的时候,他人也正在为你牺牲时间。而这,便构成了我们时代新型的人际关系。时间啊,你来作证。
       
          这篇例文,把对时间的理解与人生的感悟联结起来,构思新颖,立意深刻,虽然叙述上不够流畅,但思路还是清晰、明了的,比较形象地阐明了当今时代新型的人际关系。
       
          7、立意要简洁
       
          法国著名学者狄德罗说过:"作品必须简单明了。因此,不需要加以任何闲散的形象,无谓的点缀。主题只应是一个。"确实这样,一篇好的文章,必须得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下面请看袁鹰的名作:
       
          白杨
       
          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然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钏,从窗口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秀拔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他的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才把爸爸的思路引过来,他慢慢地抚摸孩子们的头:
       
          "这不是伞,这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停止了,换上了严肃的神色。他想了一会,就告诉儿子和小女儿:这白杨树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壮实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的这番心意,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晓得爸爸在新疆工作,是前两年下放到那儿去的;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也是前两年下放到那儿去的。他们只晓得爸爸这回到奶奶这里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晓得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坐几天火车,还要再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树,它们的名字叫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而它们不管到哪里,总是那么直,那么高大。
       
          爸爸的手搂着两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这篇文章的中心非常明了。作者用白杨树作为题目,通过对白杨树的特征的描写,进而歌颂和赞美了为边疆建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建设者的革命精神。
       
          3、立意要鲜明
       
          所谓立意要鲜明,是说在写作过程中要时刻把握住文章的主旨,让别人清楚地知道你在写什么,不能忽略对命题(或材料)的特定含义的把握而泛泛地展开,这样就会造成思想不鲜明,中心不突出,使别人看到你的文章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例如: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有位小作者是这样写的:
       
          是鹰,就当搏击长空
       
          但丁有这么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确,人生犹如赛跑,有运动员,也有旁观者。当你在漫长坎坷的道路上攀登时,总会有人指东说西,评头论足。不过,在我看来,前面的路得自己走完。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平坦大道,人生之旅也不会总是和风丽日。成功总是与积极进取分不开的,鲜花也往往与汗水具来,只有敢于向自己的既定目标永不停足地攀登的人,才能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虽然,平静幽美的港湾确很吸引人,但真正的水手总是喜欢在风浪中搏击,风平浪静的江河永远不会出现弄潮儿。
       
          当代文坛巨子蒋子龙小学时代对作文可谓"一窍不通",被老师讥讽道:"这个班就算都能当作家,那剩下的一个就是你蒋子龙"。而他,没有因此而灰心,而是用坚韧的毅力,辛勤的劳动终于没有让老师言中自己的前途。这就告诉我们,只有敢于面对别人的评头论足,按照自己的特点,特长和优势,坚定信念,才会有所成就。
       
          人生的道路犹如登山,只有登上险峰,才能领略无限的风光,而那些中途驻足者或是在山下仰望者以及目睹那些跋涉者的艰辛而暗自庆幸自己的安逸者是永远也不会看见如画的风景的。
       
          所以说,是鹰,就当搏击长空,在风雨中铸造坚强。有道是: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让我们立足本职,各尽其才,各显其能,互相促进,互相学习,把祖国装扮得绚丽多姿。
       
          这篇文章,分析一下就可看出有三个角度:1?人只有像苍鹰一样敢于搏击,才能取得成功。2?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3?人应各尽其才,才能各显其能。第一角度只是以材料中的片言只语为论,显然没有抓住材料主旨;第二和第三个角度都符合材料主旨--材料虽然可以多角度立意,但一篇短文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把体现两个角度,两个中心的材料杂揉掺合在一起,势必会使文章论点分散、杂乱无章,但经过修改,可以成为一篇很好的文章。如:
       
          是鹰,就应当搏击长空
       
          --《鸟的评说》读后
       
          读罢《鸟的评说》,有一个感觉,就是:鸟民们对自己的同伴有些苛求。试想,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不错,燕子怕冷,但并不是懦夫,她在南来北往的远涉途中,不知要经受多少艰难险阻的考验,能说她是懦夫吗?再说苍鹰,喜鹊认为他好高骛远--这是真的,但并不能说就是缺点。事实上,燕子的远涉也好,苍鹰的好高骛远也好,都是他们的习性,是生存的需要,同伴们实在不应苛求他们。
       
          我由此想到了人类。我们人类中像鸟们一样苛求同伴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例如,农民被一些人称为没有远大理想;教师,一些人说他们只会纸上谈兵;至于那些歌星,也有人说是用老百姓血汗钱养活的可有可无的"闲人"等等。显然这都是不公正的苛求。古人云,术业有专攻,才能各不同。人有百相,也有百能。有的人擅长于实际工作,有的人有组织才能;有的人善讲,有的人喜唱……他们既然各有所长,就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吧。这样,他们也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们为什么要苛求他们呢?是鹰,就当搏击长空翱翔于蓝天;是百灵,就当放声高歌;是农民,就当脚踏实地地劳作;是教师,就当在三尽讲台上高谈阔论……所有这些,都将是大自然中和谐的音符。
       
          让我们立足本职,各尽其才,各显其能,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把祖国装扮得绚丽多姿!
       
          请记住:是鹰,就当搏击长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3-29 16:15 , Processed in 0.07151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