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7|回复: 0

中考作文怎样过渡:过渡方法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6-29 09: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考作文怎样过渡第二篇:要掌握过渡方法(用段落、句子、词语、空格过渡)
       
          所谓过渡是指文章中的层次、段落之间连接或转折的方式。常见的地方有内容转折的过渡、时间与空间转换的过渡,倒叙或插叙连接处的过渡等,过渡的方法有很多,但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段落过渡。
       
          例一,陈芸芸的《山的那一边》,开头是"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单单看这一句开头,似乎作者是要写山那边的山。然而不是,作者真正要写的是大山深处的一条小山沟里来了一队解放军战士后,沟里的山村发生的变化。因此,作者紧接开头用了一个过渡段,其实就是一句话:"山与山之间是条沟,沟里是几个小村子。"仅此一句,既写出了这个山村的闭塞偏远,又引出了文章的着眼点在于这几个小村子里发生的事情。再往下,自然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解放军战士进村前后,山村的不同面貌。而重点是在战士们影响带动下,山村的变化。这种写法简明、含蓄,耐人寻味,是运用段落过渡的典型样式。
       
          例二,《秦兵马俑》中有这样一段话: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段话,一方面承接上文"兵马俑规模宏大",另一方面引出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色,在整篇文章中起桥梁作用。
       
          例三,《伟大的友谊》一文,"恩格斯不但在生活上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段话的前半句承接上段内容,后半句引出下段内容。两段内容的自然衔接,就是通过这个过渡段牵线搭桥的。
       
          2、用句子过渡。
       
          例一,《我为什么喜爱这句名言》
       
          "命运压不垮一个人,只会使人坚强起来。"这是伯尔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人经历了磨难,只要自己不放弃,就能坚强起来,激励自己奋发。
       
          懂得了这句名言蕴含的道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成功的另一半则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美国一位著名的总统林肯的成功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品质,不畏惧磨难,才战胜了命运,获得成功的。林肯可以说是失败大王,在他当选为美国总统之前曾是一个历经了五十余次竞选失败的"失败者",然而他却始终坚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战胜了命运,成为一代名人。是磨难使他更加坚强,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的。
       
          中残联盲协副主席、世界育联文化委员及亚太区妇女委员杨佳十九岁做了大学教师,二十四岁读完研究生,三十岁被评为副教授……她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然而杨佳三十岁以后突然发生了一场变故--双目失明,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经过这场磨难,她坚强的坚持了下来。现在她不但能出色的给研究生、博士生上课,甚至周游列国到处讲学。杨佳虽历经磨难,但是由于她的坚强,她成功的战胜了自己,她的眼前仍是一片光明。
       
          人们在工作中经历了磨难,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的事业便会突飞猛进,那么,他是成功者;学生在学习、考试中的小失败,虽构不上磨难,但能够使他知不足,那么他也会获得成功。可以说磨难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然而,只有聪明人才真正理解这句名言。也只有聪明人才会在磨难中吸取教训,在磨难中理解真理,而愚蠢的人却只能在磨难中发呆、绝望、自抱自弃。
       
          命运总是捉弄人,做一个聪明人吧,学会在磨难中学习,利用在磨难中学到的知识战胜命运,那你就必将走在成功的大路上。(孙晓明)
       
          在这个作文中,第一段解释伯尔的名言之后,用"懂得这句话的道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成功的另一半则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来过渡,让人感到十分自然。这是用句子过渡,领起下文的具体例证。
       
          有时过渡句子也可独立成段。如上文中的过渡句,也可以单成一个过渡段,其作用便如前面谈到的用段落过渡。
       
          例二,《碧螺春》中"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这一句话就从看制作茶过渡到了品尝茶。
       
          例三。有用提示句过渡的。如《黄河象》一文中"科学家们假想了这头黄河象的来历"即为提示句过渡,它使文中的内容由"介绍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和特点"过渡到"科学家们假想黄河象的来历"。
       
          有用设问句过渡的。如《鲸》一文,"鲸的身体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文章借用这个设问自然引出下文。
       
          有用重复句过渡的。如《别了,我爱的中国》,文章就是三次运用:"别了,我爱的中国"自然连接全文。
       
          有用承上启下句过渡的。如《赵州桥》一文中,"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中的"坚固"承接上文,"美观"引出下文。
       
          3、用词语过渡。
       
          例一,《莫泊桑拜师》中的"一天"、"第二天"、"从此"这些词语都是表示过渡的。《海伦凯勒》中"就在这时,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的"就在这时"也表示过渡。
       
          例二。用表示关联、转折的词语过渡。如《包子有肉亦在褶上》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本事并不差,却因不拘小节,随随便便,得不到他人的认可。
       
          原因恰恰就是他们不注意自己的形象。由此,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既要有丰富的内涵,又要注意自己平时的作风与形象。
       
          也许会有许多人发出疑问:中国不是有句俗话:"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吗。关键的问题在肉和褶有什么关系。我要说,这个观点已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那种"三顾茅芦"的情节已不多见。想成功的第一步便是包装自己,然后才能推销自己。
       
          当人们对一个人的内里了解不多时,常常要先看他的外在形象,如谈吐举止等。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那种不注意淡吐、衣着和生活作风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往往要吃亏。形象与作风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内、外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美的自我。
       
          其实,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很多。相传西周文王初见姜子牙时,见此人道骨仙风,举止非凡,谈吐清高,料定子牙为世间少有之人才;又经几次会面,谈论天下大事,知其智谋过人,不久加封他为丞相。相反,美国南北战争时,名将格兰特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只因他不讲衣着,说话粗鲁,长期不受上级重视,直至后来被林肯发现,大胆起用才有机会一展抱负。
       
          在我们身边,也常有一些同学虽然成绩不错,但字迹太差,卷面潦草不清,考试时经常丢分。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它却提示我们严谨的作风在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中的价值。可见,包子有肉,亦在褶上!
       
          内里和外表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愿我们都有货真价实的内在之"肉",又有让人赏心悦目的外在之"褶",不断完善自己,走向明天的成功。(原颖)
       
          作者在这篇作文中,一开始用三个段落谈论"包子有肉,亦在褶上"这句话所包含的事理,第四小段落想通过实例来进一步证明这个道理,只用一个关联词"其实"来过渡,非常自然。
       
          例三,用关联词过渡。例:"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养花》)句中用上过渡词"不过",含有转折意味,使上下段内容自然衔接。常用于过渡的关联词还有:但、然而、于是、因此、可是等。
       
          例四,用序数词过渡。如《读书笔记一则》一文,写了作者读了《给颜黎民的信》后,说到几个方面的收获,文章采用了序数词"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表示过渡。常见的表示顺序的词还有:首先、然后、接着等。
       
          例五,用时间词过渡。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文章就用"天刚亮"。"中午"、"黄昏"时间词巧妙过渡。
       
          4、用空行过渡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空行就成为分段的标志,每个空行处为一段。
       
          过渡没有固定格式,形式也不止这些。掌握过渡的形式,惟有灵活运用,方能充分发挥每种过渡方法的独特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19 19:32 , Processed in 0.06243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