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1|回复: 0

专题史复习教学需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8 12: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学习主题的形式确定的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改变了过去教材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知识结构,强化了主干知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更加完善。课程结构的变化在教材中的体现集中反映在专题史教学的具体应用。
          专题史教学集中体现为三个层面:独立专题、专题之间、专题与专题中的具体问题之间,后一个层面往往是教学的难点和命题的侧重点。
          课例三: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起步
          独立专题强调事物的纵向发展,揭示事物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其任务主要是依据课标,理解概念,构建知识结构,掌握核心知识。
          专题之间既强调事物的纵向发展,揭示事物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又注意事物的横向比较。教学中需要知识“前连”,内容拓展,比较分析。
          课例:“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近代化的起步”
          在“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专题中,太平天国运动是重要的知识点,在教学中着重体现反侵略,列强的侵略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它集中体现了农民阶级在反对列强侵略的重要作用,强化了在列强侵略下中国人民抗争这一主题;在“近代化的起步”这一专题中,未提太平天国这一知识点。然而,若讲洋务运动这一知识点中,太平天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因为太平天国是洋务运动的背景之一。教学中需要前连相关知识,拓展、挖掘教学内容,在解决问题中体现“学习主题”的内涵。
          在教学中还需要按时间、事件进行比较教学,既后一个事件的教学必须结合前一个事件的相关内容。如讲“洋务运动”的背景,必须结合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的相关内容是知识迁移能力的体现,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可谓“正看成岭侧成峰”。
          专题内部也具有这样一种逻辑关系。“近代化的起步”这一专题,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承继关系;若把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学习专题与近代化的起步学习专题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前一个专题是后一个专题的背景,后一个专题是前一个专题的结果。
          专题与专题中的具体问题之间的教学是教学的难点,其核心在于它是以问题立意的形式,打乱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在新的问题情景下根据问题要求,随机提取相关知识,重新整合建构,这是专题与专题中的具体问题学习的关键所在。其目的在于历史学习不在于掌握多少学科知识,重要的是在于通过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学以致用”。
          由于专题与专题中的具体问题往往体现在各种主观性的练习题或中考试题中,重在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备考中至关重要。
          怎样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考生必须有专题知识基础这一坚强后盾。
          路径:专题概念—知识结构—核心知识(先进去,再出来)。
          第二.读懂问题(磨刀不误砍材工),抓住关键词。
          要特别注意意思相同但文字叙述不同“词”的涵义。
          例如:思想解放—创新,在表述问题中,这两个词词性相同。
          再如:近年来河北省中考文综部分试题的文字表述(片段)
          2007年31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的标志”与32题“美国经济复兴得益于什么改革”表述的是一个意思;2007年32题第二问“说明这种体制特征在中国是怎样改变的”与2004年48题第二问“如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表述的是一个意思。
          第三.先看问题,再从材料或曾经学过的教材中找答案(节省阅读的时间)
          第四.化整为零(因式分解,学科间知识迁移能力的运用),其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中,将综合性强的问题,层层分解,降低试题的难度。
          第五.尽可能准确的、逻辑性强的、通过学科语言表述的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3 01:07 , Processed in 0.075273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