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3|回复: 0

从一则高中生厌学案例看青少年自我认识偏失现象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8 15: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杭州中考网: 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认识自己是所有教育的真正目的。”也许,我们的教育是在背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希腊哲学家说:“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也许,我们的孩子在被要求认识世界的高强度学习中,倾听自我的能力却在逐渐丧失。
            这个孩子的故事让我开始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也让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
            (一)一则案例——厌学是因为什么?
            “俞老师,今天下午无论如何要与您当面谈谈!”电话那头一个焦急而苍老的声音牵动了我的心,以至于整个下午我都在办公室里不安地等待着曹晶(化名)家长的到来,心里不断猜想着事态的严重性。
            当曹晶的外公和外婆同时出现的时候,我知道,这次的谈话一定不会仅仅是因为曹晶的学业成绩。果然,他的外公和外婆带来了一个震惊的消息——曹晶在家里有很多次提到不想读书。最严重的一次竟然大发脾气推倒了家里的桌子,死活都不肯来学校。“我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写了一张病假单,又给您打了电话。”外公无奈地看了看我,对我抱歉地一笑。
            前几天的病假背后居然还有这样的故事,这真是我始料未及的。厌学会发生在曹晶身上更是让我大出意料。在我的印象中,这个高高瘦瘦的男孩是一个典型的乖乖男。上课,他既不会像有些同学那样显露出疑惑或惊喜的表情,也不会好像个别同学一副萎靡不振,永远昏昏欲睡的样子,他始终保持一种状态:低着头听讲、做笔记,脸上永远是那样的淡然自若。下课,他很少离开座位,要么拼命写作业,要么沉默得坐着,偶尔的东张西望也是那样漫不经心。53个人的集体有时候会吵闹得波涛汹涌般无法止息,而他是最细微的波纹,细微到可以忽略他的存在。有一天,他居然狂暴到掀翻了桌子,大吼着说“我不想上学了!”这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送走了着急的老人,我开始从记忆库中搜寻关于曹晶更多的资料。1)初中是一个优等生,中考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进入高中后,成绩有严重的偏科现象,而且一直不稳定。高一上学期的两次大考年级名次都很靠后;2)父母在意大利打工,从初中开始就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3)平时除了上网之外没有其他爱好;4)不善言辞,不爱与别人交流,性格内向……
            成绩,一定是成绩的原因。初中的优等生,高中的后进生,这样的落差恐怕任哪个学生都难以接受。如何尽快走出优等生的光环以积极的姿态投入高中新一轮的学业竞争,这是摆在所有高一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有些学生就是因为没有办法迅速调整好心理一下子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从而出现成绩的突然滑坡,成绩下滑又必然导致心理上的波动,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了学习,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一蹶不振。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曹晶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想到这里,我微微松了口气。第二天,我找到曹晶和他交流了如何适应高中学习的问题。在谈话中,他始终保持着沉默,若有所思地倾听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曹晶的外公外婆没有再来找我,曹晶厌学的问题在我心头也渐渐沉没了。直到有一天……
            一个电话再次带着这个问题撞击着我的心。“我能和你聊聊吗?曹晶现在厌学的情绪非常严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已经产生幻听的现象了!”我实在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幻听?这个有点专业的医学名词令我着实一惊。太多的疑问在心头挥之不去。在与曹晶母亲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我心中的疑问才慢慢有了思考的方向。
            “他老是说有同学在背后笑他,还说经常听到走廊里有高年级的同学在议论他,所以他不想来读书了。他是不是学习压力太大导致精神上出了什么问题。老师,你说要不要带他去看看医生?”“他对我说,班级里很多同学都不喜欢他。我说,你怎么知道人家都不喜欢你呢?他说,大家都不爱和他说话。是不是班级里某些同学和他有些什么误会?”“他老是说自己成绩太差,再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肯定跟不上的。你说他是不是学习方法出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有幻听呢?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和了解曹晶在班级中的表现。我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男生大多数是班级里的活跃分子,喜欢打打闹闹,在这样一个热闹喧哗的群体中安静的曹晶显然是个异类。从同学中我更了解到,后排的男生热爱在课间讨论体育和娱乐的话题,由于曹晶对此没有什么兴趣很难插上话,因此大多数时候只能充当听众。然而,好几次我却观察到当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坐在位置上的曹晶偶尔会东张西望一下,然后莫名其妙地傻笑。原来他并非沉浸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而是竖起了耳朵倾听外面的喧哗,只是苦于找不到话题与人交流,插不上嘴。读初中的时候,由于成绩优异,老师和同学围着他转,而在强手如林的重点高中,曹晶淹没在一群优等生中。封闭在自我世界里的曹晶感到孤独和无助,害羞、胆怯的他又没有足够的勇气主动与别人交流,逐渐地,他就以为其他同学都排斥自己,以为自己被群体抛弃了,甚至极端到出现了幻听。也许,多一点对他的关注就能帮助他走出孤独的困境,我想。
            于是,我开始偷偷地在他身边找“托”。因为他数学成绩不错,我就叮嘱一些和他志趣相投的同学主动和他讨论数学问题。课堂上,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我会特意请他回答,并对他大加赞赏。为了进一步锻炼他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我还每周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专门训练他的口头作文。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高一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曹晶的语文作文获得了高分,各门课程的成绩也突飞猛进。当我在课堂上宣读他作文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关注和同学们的关注帮助他打开了紧锁的心门,令他对自己再次充满了信心,而一个自信的孩子就算遇到再大的失败也一定能够勇敢地站起来继续前行。
            可是,同学们的关注毕竟是一个“托”,而我也不可能长时间给他开小灶,如果有一天,这些都没有的时候,曹晶还会依然自信地微笑吗?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曹晶厌学到底是因为什么?在一次调查中我找到了答案。
            (二)一次调查——认识自己有多少?
            这是一次偶然的调查。
            人们都说,十六岁是花季,因为那一季充满了阳光和雨露,充满了孩子对于成长的无限憧憬和渴望。因此,高一的学生有着肆意的青春激情,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然而,当花季的年华褪去了新鲜和好奇的光环,在经历了书山的艰难攀登和学海的浮沉拼搏之后,十七岁,满载着风雨迎面而来。高二的孩子们将遭遇更多的思虑。他们渴望高飞却彷徨于找不到梦想的翅膀,期待理解却于迷惘中找不到沟通的可能。这一程的风雨,如何帮孩子更好度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人的自我发展(或人格发展)需要经历8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其核心的任务。这些核心任务的顺利解决,对每一个人的自我成长至关重要。而青少年阶段的核心任务就是建立自我认同感(自我确认),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就是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人的感受。自我认识对自信心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不但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还影响他的行为及效果。高二学生的彷徨和迷惘,学业上呈现出来的疲态很大程度上与无法很好解答这一问题密切相关。由此,我设计了自我认识的调查问卷,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示学生深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适合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特点?优缺点是什么?应该怎样塑造自我?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从而帮助学生认清自我的面目,及早确立生活的目标与方向,积极行动起来为之付出踏实的努力。
          在认真阅读了曹晶的问卷后,对于他为什么厌学的原因我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从表面上来看,曹晶厌学是由于他一下子无法适应高中紧张的学习环境导致成绩下降从而产生了学习上的畏难情绪。类似的情况,在高一学生中普遍存在,只是曹晶表现得比较极端。事实上,曹晶厌学的更深层原因是他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出现了偏失,以至于当他离开了原有的生活轨道,环境有所变化的时候,无法很好地重新认识自我,从而迷失了生活的方向。
            从他的问卷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信息:1)成绩是影响他自我评价的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因素;2)朋友、父母和老师对于他的自我评价有很大的影响;3)能静下心来做事是他能说出的唯一的优点,而关于缺点他则列举了不爱复习、预习,一有空就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善于交际等若干条;4)最自己不满意。主要不满意的是成绩不好、体质太差、社交能力不足等方面。不难看出,曹晶对于自我的认识是非常单一和片面的,过分关注成绩令他忽视了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点和长处,一旦成绩不佳就犹如遭遇了灭顶之灾,自信的大厦轰然倒塌;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使他在失去了别人的目光后迷失了自我,羞于交际又令他困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怨自艾;负面的自我认识使他过低地评估自己的能力,逐渐消磨了努力的斗志,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积极的力量。
            曹晶的问题有没有普遍性?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仔细阅读了班级中其他同学的问卷。由于问卷以简答为主,无法得出严谨的统计数据,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的端倪。1)在收回的53份问卷中,关于“你对自己满意吗?”这一问题的回答有28位同学回答了“不满意”,其中有12位同学回答最不满意的是成绩。10位回答“还算满意”的同学中依然有4位认为成绩是令自己感觉不太满意的。其他同学则对该问题做了“一般”、“还可以”等比较模糊的回答。在回答对自己成绩不太满意的16位同学中亦不乏成绩优异者;2)对于“影响你自我评价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的回答有28位同学认为成绩是最重要的因素;3)在回答“最看重哪些人的评价?”的时候,朋友和父母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由此可见,对于价值观、人生观刚刚开始建立的青少年而言,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呈现出单一化、外在化的趋势,且有趋向负面的倾向。
            (三)两点启示——能做些什么?
            曹晶厌学的故事讲完了,但这个故事带来的思考却久久在我心头萦绕。自我认识的调查结束了,但调查之后要做的工作却还有很多。以下是我关于这个故事和此次调查得到的两点启示:
            1) 引导学生对自己做适当的积极的自我评价,让我们的孩子向着阳光生长。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这种评价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尽管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对于完善自我是不利的,因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容易盲目乐观、不思进取,甚至狂妄自大。然而在相对客观的标准下,适当积极地评价自我,对心理健康是有利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向被试呈现若干描写个性品质的形容词,让他们有选择地用这些形容词为自己“画像”。结果发现,在精神病患者中,77%的人选出不利自己的词,如“不安”、“焦躁”、“孤僻”等来形容自己,而正常人中的70%选择了诸如“诚实”、“有爱心”、“活泼”等有利自己的形容词。看来,心理健康者的自我评价要积极得多。而且自我评价较高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抱负水平,可以取得较高的成就。成功者往往这样认为:“我喜欢我自己。我就是我。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了。我只愿成为自己。”正是这种凡事向前看的思考方法使他们积极地自我评价,不断地自我鼓励,赢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而这种积极的自我评价并不是天生的。它和其他习惯一样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累积而来的。“孩子,你真棒!你是有能力的。将来一定有出息!”……这些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孩子勇气和信心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毕淑敏在她《提醒幸福》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当我们的教育在提醒学生这不可以做,那不许做,这些需要警惕,那些需要注意的时候,是否也应该提醒一下孩子“你很棒!你做得很好!”呢?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认识自我,发掘自身潜能。
            也许,老师会夸奖某个学生很聪明,而在团体中他却被斥为很笨。这是因为在数学学习上的优异表现令他深为老师赞赏,而无法迅速了解同伴的需要,又令他的朋友觉得他不够灵活。人本来就不是平面、单一的。然而,孩子在“学生”这一角色限定下却变得越来越平面,越来越单一。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如果我们只是让孩子通过成绩的镜子来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那么孩子必然会忽略很多本性中其他潜能的生长。现代心理学认为绝大部分正常人只运用了自身潜藏能力的 10%。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巨大的“潜能金矿”等待挖掘。如果我们忽视了孩子自身潜能的发现和挖掘,该有多少个“潜能金矿”被浪费啊!所以引导孩子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将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所长,建立真正的自信,开拓属于自己的人生。
            一个小孩,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就愿意到处跑跑看看,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建立了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我们何不多鼓励孩子也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到处跑跑看看,探索自己,发现自己,获得心灵的解放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8 02:36 , Processed in 0.106113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