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7|回复: 5

2013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十八: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9 09: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04.html (16.61 KB, 下载次数: 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6-7-9 11: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部门紧急行动,有力开展救灾行动——
       
          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到住建部,从地震局到气象局,从交通运输部到民政部,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到水利部……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作出部署,巨大的能量迅速形成。
       
          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指挥下,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紧急行动,从第一时间救人到千方百计救助受伤群众,从物资调运到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各项救灾工作紧锣密鼓展开。
       
          灾害面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能否发挥应有作用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灾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废墟上飘扬,一支支党员先锋队、救灾突击队迅速成立。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截至23日,除雅安供电恢复率在94.9%外,其他受灾地区已全部恢复供电。
       
          ——22日凌晨,在经历40多个小时的奋战后,宝兴县灵关镇通往县城穆坪镇的公路全线抢通,芦山地震后的最后一个“生命孤岛”终于不再孤独;截至23日16时,除芦山县太平镇和大川镇需迂回通行外,灾区其他乡镇全部通了公路。
       
          ——截至22日凌晨,3万余顶救灾帐篷、11.5万床棉被、1万件衣物、6240张折叠床、70万米彩条布、10万支蜡烛、9000件方便面、2000件矿泉水、3000件饼干、3000件火腿肠和70余车各类食品被运达灾区。
       
          ……
       
          芦山地震,举国关心,举世瞩目。四川省及有关方面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情况,境内外记者纷纷深入一线及时报道……信息的公开透明,传递了信心,也传递了力量。
       
          芦山地震引起国际关注,许多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纷纷表示慰问。
       
          “我们正在全面有序展开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协力奋战,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让灾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22日,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时,习近平坚定地说。
       
          “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党中央反复强调“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数以万计的救援人员夜以继日,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
       
          时间宝贵,救人第一!
       
          中南海与灾区人民情相通、心相连。
       
          从“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到要求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救治伤员”,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对救人提出了鲜明要求。
       
          在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现场,李克强提出,72小时黄金救援期,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搁,首先要把埋在废墟里的群众抢救出来。要把每一片废墟的边边角角都搜索到,确保一个不漏。
       
          党中央的一系列要求,为芦山地震救灾明确了工作重点。
       
          守望相助。从芦山到宝兴,从城镇到乡村,经历过汶川地震考验的当地干部群众迅速开展自救互救。
       
          ——地震发生后,芦山、宝兴县消防官兵立即投入战斗,第一时间抢救人员生命。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调集全省14个支队2150名消防官兵、450辆消防车、6只搜救犬赶赴灾区。
       
          ——芦山县人武部全体官兵不顾家人和自身安危,火速赶往房屋倒塌的废墟中救人,与此同时,200多人的应急民兵队伍迅速组成。强震发生仅仅10分钟,成都军区及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同时成立。
       
          ——携带着卫星通信设备、生命探测仪等设备,由医疗、卫生、消防等部门组成的一支支救援力量,冒着山石滚落的危险,快速向灾区挺进。一架架飞机,一辆辆列车,“绿军装”“白大褂”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需要的地方。
       
          ……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人民群众生命安危,总书记始终放在心头。
       
          22日,震后第三天,距离72小时黄金救援期结束越来越近。夜里10时05分,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打电话给四川省委书记、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王东明,要求继续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要加强伤员救治工作,对危重伤员要尽可能转移到条件好的医院救治,千方百计减少因伤死亡、因伤致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9 12: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党中央的要求鼓舞着在前线日夜奋战的各路救援大军。
       
          ——在坍塌的废墟上,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在芦山、雅安乃至成都的医院病房,医疗救治工作在紧张进行,一个个受伤的生命得到有效救治。
       
          ——一支支救援队伍深入偏僻的乡村展开拉网式搜救,逐村逐户排查救助被困人员,确保不漏一村一人,同时千方百计救治伤员,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
       
          地震灾区余震频繁,雨水较多,次生地质灾害随时可能发生。根据历史经验,次生灾害应对不好,往往会造成再次损失。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4月22日,他作出重要指示,目前,在继续全力做好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灾民安置的同时,要迅速评估次生地质灾害的破坏风险,特别要充分考虑强震和降雨叠加导致次生地质灾害加剧的情况。要组织专门力量,认真排查重点防范区域的灾害隐患,详细制定监测预警、有效撤离和应急救援各种预案,尽最大努力防范次生地质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组组数据,凝聚着战果和收获:
       
          ——截至22日18时,抢险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出475人。
       
          ——截至23日8时,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公安消防部队共搜救遇险被困人员165人,其中生还150人,转移和疏散群众6976人。
       
          ——短短72小时,人民子弟兵先后搜救治疗群众2800多人,协助安置转移群众2.4万多人,运送各类物资1300多吨。
       
          ——截至23日19时,四川省卫生计生部门累计救治伤员15554人次,其中住院治疗6087人,已治愈出院4619人,现住院1468人,其中重症及危重症189人。
       
          ——截至22日18时,住房建设部门组织专家评估房屋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
       
          ——截至22日16时,国土资源系统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335处……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群众冷暖系心间,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救援队伍千方百计救助受灾群众,群众安置工作同步展开
       
          能不能把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好,关系抗震救灾工作全局,关系灾区人心稳定和社会稳定。
       
          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就要求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
       
          “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搞好救灾物资的调运和发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22日晚,总书记在同王东明通电话时,就确保受灾群众生活提出明确要求。
       
          强烈地震造成雅安等19个市州115个县199万余人不同程度受灾,7.8万间房屋倒塌,近26万间严重受损……
       
          震区群众的安危冷暖,党中央时刻为之挂念。
       
          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就抢险救援、物资调拨、医疗救助、生活安置等作出紧急部署。
       
          ——确保受灾群众要有安全住所、有饭吃、有干净的水喝。要做好防疫工作,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
       
          ——针对当前灾区余震不断的情况,要防止余震造成新的灾害。要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同时也要防止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要备足帐篷、治疗用品、车辆等救灾物资,抓紧修复受损的电力、通讯、道路等设施,保证救灾力量及时、按需、准确到达指定位置……
       
          就在争分夺秒生命大营救的同时,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安置也同步展开。
       
          地震造成许多房屋内部损毁严重,已成为“站立的废墟”。加之此次地震余震频繁,许多房屋已经不能住人,尽快提供帐篷等物资,让受灾群众有安全住所,成为燃眉之急。
       
          确保群众有安全住所——中央财政紧急拨付救灾资金10亿元;民政部向灾区调运5万顶帐篷、10万床棉被、1万张折叠床;22日下午,民政部还向灾区紧急调运了200个简易厕所;23日,根据灾区需求,民政部又向灾区增调3万顶帐篷。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向灾区组织调运油品4300多吨、活动板房1.1万平方米。
       
          目前,对因房屋倒塌和严重受损需临时安置的22.3万人,通过搭建帐篷、简易帆布房、投亲靠友等方式基本实现妥善安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6-7-9 13: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确保群众有饭吃——根据中央部署,国家粮食局紧急行动,全力以赴保障灾区粮油供应。四川省粮食部门向灾区组织调运小包装大米400吨、面粉20吨和菜油500吨,同时启动2个粮食应急加工点。目前,雅安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成品粮油可随时调运,灾区粮食供应有可靠保障,灾区每人每天补助10块钱和1斤粮……
       
          救援物资能否及时到位,运输保障是关键。地震发生后,铁路等部门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对救灾物资做到随到、随装、随运,有多少运多少,一辆辆“抢”字号专列在铁路大动脉上疾驰。对救援力量一时无法到达的灾区,军队出动直升机进行空投……
       
          卫生防疫在行动——大灾之后不能有大疫。在抢救伤员的同时,灾区卫生防疫、健康教育和心理援助工作同步跟进,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及时对灾区水源进行监测消毒、妥善处理遇难者遗体,做好死亡动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等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公路交通不能断——交通运输部门共投入15支抢险队伍1700多人、机具800多台,随毁随抢,随毁随通,千方百计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
       
          通信联络不能断——地震造成33个乡镇中16个乡镇通信全阻。通信管理部门第一时间组织11支抢修队伍,相关企业紧急调度应急队伍和设备赶赴灾区。
       
          电力供应不能断——经电力抢修人员连续奋战,21日20时57分,宝兴县城已部分恢复电网供电;22日16时,芦山县、天全县已基本恢复供电,宝兴县部分恢复……一盏盏灯光为灾区人民带去了信心和希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组部向灾区拨出300万救灾党费。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各部门各行业企业和公益组织,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以及华人华侨、留学生、中资机构工作人员纷纷捐款捐物,灾难面前,涌动着大爱无疆的温情……
       
          4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指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要把抗震救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科学的方法,坚决完成好抗震救灾这项重大任务。
       
          总书记对做好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提出六点要求:一是继续搜救被困群众、全力救治受伤人员;二是妥善安排灾区群众基本生活;三是抓紧做好基础设施修复和废墟清理工作;四是做好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五是加强舆论引导;六是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务必靠前指挥、身先士卒,到灾情最严重、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关键时刻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共患难。注意关心爱护救援救助人员,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保障。军队和武警部队要发扬我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保持旺盛斗志和持续战斗力,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继续当好突击队。
       
          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多难兴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大力宣传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崇高思想、先进事迹,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增添新的正能量,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众志成城为实现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而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我们的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在人们的心头久久回响。
       
          历史将见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这场自然灾害,灾区人民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6-7-9 13: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海内外华夏儿女,友好国家,国际友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抒写着大爱无价,大爱无疆。
       
          2、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对人生的逆境、巨大挫折,我们应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坦然的面对:逝者以去,生者坚强。
       
          3、感悟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变得如此脆弱,我们应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在生命有限的时间内努力、奋斗充实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
       
          4、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艰苦奋斗、迎难而上、不为困境击垮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
       
          5、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的内涵因奉献而精彩,因奉献而丰富:人民子弟兵、医务人员、教师、救灾自愿者……危难时刻将生死置之度外,将生命留给他人,将危险留给自己。
       
          6、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荣辱兴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7、传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永远是抗击灾害的钢筋铁骨。
       
          9、地震灾害爆发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无数的党员干部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0、坚强的意志使不可能变成可能,坚强的意志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
       
          三、相关问题
       
          1、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
       
          答:①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这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临危不惧、百折不挠、奋勇抗灾。
       
          2、芦山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抵达四川芦山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这说明了什么?
       
          答:①说明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②说明了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我们正在全面有序展开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协力奋战,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让灾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②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④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⑤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⑥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友好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6-7-9 14: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4、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灾区做点什么?
       
          答:①如果身处灾区,要勇敢加入到抗灾自救的行列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②如果不在灾区,可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
       
          5、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多如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向他们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对我们参加公益活动有何启示?
       
          答、①学习他们热心公益的精神,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学习他们奉献的精神,积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学习他们感恩的精神,主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②在参加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面对所承担的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我们应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6、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如何做?
       
          答: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监察预警能力,制定相应的抗灾救灾预案;加强防灾救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抗灾救灾能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②培养责任意识,树立奉献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
       
          7、“4.20”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华人拧成一股绳,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去,这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对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伟大的民族精神。作用: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巨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8、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震灾体现了什么道理?
       
          答:团结才有力量。“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场抗击震灾过程中,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各地区的统筹安排、联动协作,充分显示了集体的力量,也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是每个人的归宿和依靠,所以,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就应该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积极承担责任,学会帮助他人,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勇于奉献。在抗击地震灾害的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群众,从军人到百姓,每个人都尽职尽责,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它既表现为在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也融会和渗透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只有不断为塔恩、集体、国家和社会作出奉献,自身价值才能实现。战斗在震灾第一线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正是在无私的奉献和创造中,展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
       
          9、2013年4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指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要把抗震救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科学的方法,坚决完成好抗震救灾这项重大任务。
       
          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多难兴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只要我们有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在人们的心头久久回响。
       
          历史将见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这场自然灾害,灾区人民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
       
          (1)民族精神因与艰难困苦作斗争得到弘扬和升华。忧患兴国,多难兴邦。恰是那种血与火、生与死的严酷考验,那种与艰难险阻、各种灾害的顽强抗争,才锤炼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培育、锤炼出许多与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相契合的精神丰碑,你能说出具体的表现吗?
       
          (2)有人说抗震救灾,谱写了民族的新篇章,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立新中国的奋斗中表现出来的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既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又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这一系列闪烁着时代光辉的伟大精神,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对新时代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升华。这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品格和力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精神支柱
       
          (2)赞同。因为民族精神在抗击地震灾害中砥砺升华。①这场自然灾害造成的物质损失是巨大的,但是全民族的抗震救灾斗争同时也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新的熔炉和平台。在抗灾斗争的实践中,全民族坚忍不拔、百炼成钢,经受了严峻考验和全面检验。弘扬民族精神激励人们战胜严重地震灾害,在这次洗礼中民族精神放射出了愈加灿烂夺目的光华。事实再次雄辩地证明,我们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朝气蓬勃,仍然是战胜任何灾害风险的强大力量。②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地震中的暖流——以人为本的精神。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线,考察灾情,指挥战斗,从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领导抗灾救灾的生动实践可以看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抗击雪灾斗争中熠熠生辉。③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灾难中的热血——顽强拼搏的精神。从舍小家顾大家、忘我奉献的党员干部、部队官兵身上,从奋力拼搏的一线职工、奋力攻关的科技工作者身上,从临危不惧、抗击灾害的人民群众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崇高品格,看到了源自民族灵魂深处的强大凝聚力。④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的热情——和谐友爱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种和谐共处、相濡以沫的伟大精神。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患难与共,演出了一幕幕地震无情人有情的活剧。我们的军队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又一次弘扬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英勇顽强,全力以赴,清路除障,解民所难,坚持奋战在抢救生命、灾后防疫、恢复重建的第一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场不期而遇的罕见震灾,充分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友爱精神。 ⑤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人流中的人心——为国分忧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种以国为家的伟大精神。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他们承受着灾害的损伤,又担当着抗灾救灾的主力军,表现出高度的觉悟、可贵的精神和无穷的力量。 广大人民群众由衷坚信,只有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战胜灾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激励人民群众抗灾救灾、争取胜利的伟大旗帜。 ⑥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无序中的有序——科学理性的精神。在这场抗震救灾新的斗争中,党和政府充分利用以往的经验,并根据这次前所未有灾害的新情况新特点,发挥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新机制新优势,将这次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16 02:44 , Processed in 0.062375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