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1|回复: 6

2014年安徽中考政治复习策略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9 10: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合肥中考网讯:一般来说,中考前,政治教师要在想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克服无效劳动和重复劳动,学生要想在学习中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良好的复习方法是制胜的法宝。如下可参考。
          
             (一)关注考点,归纳知识,打好基础
          
            要研究《课标》和《考纲》,注重考点的复习。主干知识是《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2014年安徽省思想品德考试纲要》中的内容,那么关键点在于我们将如何将《课标》和《考纲》中的要求吃透,需要对这两样进行深入解析。如果我们吃透了《课标》和《考纲》,那么对于课本的把握会得心应手。由于思想品德开卷考试时可以携带教材和现成复习资料,所以一些学生、家长甚至一些学校领导在潜意识中错误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事实上,开卷考试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社会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能力发展和提高的载体与基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应对自如。而且开卷考试的试题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答案不可能在书上原封不动地找到,而是需要学生对所占有的知识进行归纳、重组和提升。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没有对教材的胸有成竹和捻轻就熟地驾驭,学生是很难有完美的答案。况且,开卷考试有时间的严格限制,要形成正确的答案就需要有分析的过程和思考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也不允许学生漫无边际地找。如果全凭考试时应急查找,考试时间是绝对来不及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有一个较为清晰明了的记忆和掌握。
          
            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主要是对基本的教学概念、定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扎实,知识遗忘率较高。有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础知识比较模糊,不能准确运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为此,要静下心来,针对这类学生成绩落后,加强基础知识薄弱部分的梳理,重课本、理考点,查漏补缺,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对《中考说明》中所列考点重视理解分析,要逐点扫描,逐个过关,扫除复习中的一些盲点,忌呆板机械记忆。基础知识来源于教材,如果学生不熟悉教材,游离于教材之外,考试时就会手忙脚乱,想有好成绩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对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深入教材,熟悉教材,过好教材关。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知识逐个复习,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及逻辑结构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重要的基础知识要点可以进行必要的记忆,夯实基本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9 11: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归教材要做到四读,即读标题(包括课、节、目标题)、读概念、读引言和结论。读标题,可以大致了解教材的知识框架结构,脉络体系;读概念,可以掌握教材体系的内涵,掌握关键知识;读引言和结论,可以理清教材的精髓和落脚点。此外,《课程标准》和《考纲》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因此,学生也要仔细研读,明确中考的要求,把握能力要求,理解更新的中考改革理念,领会中考命题的原则。对照《考纲》的考点、例证性试题和样卷,确定自己的复习内容,及时调整复习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线索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的相关内容。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标准》和考试刚要的要求,引领政治课复习,指导学生对现有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一是对教材各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起知识网络;二是单元知识从四个方面进行整合,即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分别从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个方面去思考。三是对各年级的教材知识进行合理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教材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复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框架结构和逻辑体系,政治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梳理和归纳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树、图表等方法将每单元、每课、每目内容串联起来,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和形成清晰明了的框架结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不再是杂乱无章,一团乱麻。只有吃透教材,把握教材,过好基础知识关,才能很好地占有知识,考试时就能做到信手拈来。政治教师也可以通过“专题”的形式将零散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成条理和体系,通过一系列“专题”引导学生将点点滴滴的零散知识变成了系统化、体系化。
          
             (二)关注热点,精选专题,突破重点
          
            要关注热点,注重与《课标》和《考纲》结合与渗透。时事热点问题常常是中考政治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每年安徽中考思品试题与时事政治相关的内容远不是4个单选题那么简单。纵观目前的中考试题,非常富有时代气息,越来越关注重大的现实热点问题,这在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启示我们生活处处是课堂,生活时时是教育。学生平时的学习中,也应该关注天下事、国事、家事乃至于身边事。
          
            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基本上都是使用当年发生的国内国外重大时政作为命题的情境,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是政治课的生命所在,也是中考政治命题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备考复习时,要对一年来的国内外大事和热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要把握它们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运用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分析。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关注当年的时政热点,注意找出它们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从理论上对时事进行多角度分析,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分析时政热点所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注重知识迁移。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提高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应对中考奠定了基础。
          
            为此,临近中考,政治教师要在系统穿线、条块整理的基础上,把重要的知识点挑出来,重点复习,强化巩固。在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把握住省道国,而不是乡间小道,对于一些可要可不要的、细枝末节的内容可以大胆删除;要抓住教材中的主干知识,重点核心概念和原理,结合《考试纲要》,根据考查的能级要求,与现实生活实际和热点做到巧妙接轨;要紧密关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向以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关心本地区的热点、焦点问题,以此作为复习重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6-7-9 11: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和方向。近年来不少地方的中考思想品德试卷都有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资料,突出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时代性、政治性和灵活性,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了解国内外大事,尤其在复习的后期阶段更要引领学生密切关注社会政治热点和生活热点,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相关专题,集中攻坚。
          
            思想品德试题几乎都是围绕重要的时政热点来设计的,因此,复习阶段就要集中力量解决时政重点、热点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的问题,即专题复习(包括时政专题和方法专题)阶段,这一阶段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对中考方向的把握以及复习的效率。
          
            时政专题是以时事热点为主线,跨越教材、跨越章节,重新组合基础知识,一直是思想品德学科复习的重点。每一年度国际国内的重大时政热点内容很多,而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的容量又非常有限,复习的时间也非常紧迫,因而在复习时要关注热点,精选专题是基础,用好专题是关键。
          
            从构成中考命题的题干来看:一是一年来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二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三是体现教材知识的重点。这三个方面交叉结合就是开卷考试命题的重点。近几年中考能力测试中,客观题中往往要考查知晓率很高的重大时事政治,这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问题不大;在主观题命题中,多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重大事件等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人点来创设情境,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重组、运用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当然还要考查学生一定的文字语言的驾驭能力。
          
            教师在归纳和整理热点时,要吃透时政热点,把握其中心思想;要找准和挖掘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对时政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和思考。在建立专题时一般可以先为学生呈现背景资料,给学生提供相关知识链接;其次归纳和整理与背景资料有关的教材知识点;然后给学生剖析典型的例题,开阔学生眼界;最后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理解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在中考热点的复习中,我们一定要把握方向、注意方法、注重过程、加强应运,这样的复习才会更有效,也才会为中考取得好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讲究方法,勤于探索,时政教育定能在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中大放异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9 12: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掌握方法,运用技巧,提高能力
          
            政治课要想让学生在中考中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向家长、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必要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教师只以本为本地宣讲知识,而离开必要的训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就会浮于表面,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考试时必将不知所云。为此,作为政治教师要在最后复习阶段引导学生把重要的知识点变成相应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强化训练,在训练中巩固和升华知识。
          
            在平时的阅卷和试卷分析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少学生的失分并不是与智力高低有关,与是否掌握知识有关,而是与非智力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学生不会分析题目,不懂解题技巧,从而导致无故失分,十分可惜。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考试中迎刃而解,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失分,做到事半功倍,颗粒归仓,在中考后期复习阶段,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过好解题技巧关。教师要根据本地政治中考的常见题型,帮助学生弄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把握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坚持“能力立意”是近几年中考一贯坚持的方向,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中考命题必须坚持的原则。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一是要指导学生培养从背景材料及社会现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要注意事情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在对事情进行全面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东西;对漫画的观察,要从其寓意找出其本意;对文字材料的阅读,要先采用分层阅读的办法,再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意思,从而准确地提取出有效信息。二是要指导学生培养辨别是非、准确判断的能力。要综合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明确对社会现象进行判断的标准,再对各种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三是指导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书本上学到的学到的知识要运用到实践中去,对应该做的事情要积极地做,并尽自己所能努力做好;对探究性问题,要大胆地想象,经过比较,选出最佳方案,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中考试卷总是以不同形式的题目呈现的,各类试题有其自身的特点,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编制一系列的试题让学生训练,在批改作业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讲评时应重点讲评学生答题产生错误的原因及纠错的办法,同时要进行多角度的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在解题中掌握答题技巧,摸索解题规律,努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解答开放性试题的四字解题法──读、找、联、结。读即认真读题,在读中理解题目所给材料的内容,以及所提出的问题;找即在读的基础上找出题中的关键词;联即在找的基础上将题中关键词与课本知识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等进行联系,寻找相关的知识点;结即对前面分析、联系所得到的知识点和认识进行总结,组织好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26
发表于 2016-7-9 12: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能够使知识运用到各种题目和多种题型中去。解题能力是对知识迁移、再生和重构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近些年安徽中考试题,掌握基本答题方法,我们的安徽中考试题每年都是原创的新题但是基本的题型具有相对稳定性,有规律可循。
          
            必须转变学习观念,注重能力锻炼,丢掉对中考开卷可以查阅资料的依赖,养成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的良好习惯。增强对社会事件(问题)的敏锐性、敏感性,学会联系,善于思考,勤于总结,不断提高。
          
             (四)精选试题,加强训练,掌握技巧
          
            必要的巩固练习自然要做,但平时切忌不动脑筋地靠多做题目、死做题目以达到条件反射。由于学生学习的时间是个有限的,而且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因此单靠盲目地多做练习达到熟能生巧显然是行不通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到中考后期复习,政治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解答常见题目的科学方法,以减少学生的失误率,使学生少走弯路。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否则考试时题目稍有变化,学生就只能望尘莫及,错误百出。
          
            在练习时,要精选资料试题,切不可搞题海战术,要讲究一个新字,不能过时陈旧。通过精选名题、新题进行练习,掌握解题方法、思路、技巧,关键是学会举一反三,因为在浩如烟海的题目中,不可能全部都涉猎到。提高解题应试的能力,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一要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寻根问源。在解题时,审题要准,先要做到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知识点求索,寻根问源,找到问题的知识落脚点,再组织解答。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不涉及到书上的知识点而用口语话解决的问题肯定是不准确的,更不要没等理解问题的立意就盲目地大抄特抄起来。二要加强对主观性综合试题的演练。首先要提高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获取试题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分析与综合,形成综合性的有价值的信息解读。其次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运用学科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运用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最后是探讨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性强。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原理和知识点探讨和解决问题,还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6-7-9 13: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中考政治出题的方式和解题的思路较以前更为开放、更为灵活,即使是看似明白的问答题也重在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答题能力,比如分析能力、迁移能力、探究能力、书写能力等。而我们的各种能力和全部思维过程还要通过文字语言来真实地体现。复习备考时同学们普遍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热点关注,往往疏于解题方法技巧的专题训练。诚然,提高成绩关键在于我们对知识的把握,但如果不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我们也很难取得理想成绩。
          
            此外,以下两点也要注意:
          
            (一)针对模考问题,查漏补缺抓薄弱环节
          
            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模拟测试,把它当成中考一样来看待,按给定的时间完成测试,然后统一批改或由学生自己对照答案进行批改,从而发现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千万不能把模拟试题当成普通的练习,有空就做一点儿,没空就先放到一边,或是发现不懂的问题就去查看答案等等。这不仅会使模拟测试题的功能大打折扣,而且还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
          
            每次模拟测试后,都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和与满分的距离,搞清楚是因为知识点没有掌握,还是答题能力有问题或粗心等。要认真、客观地对模拟考试进行分析。看看哪些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比如,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思维能力跟不上,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审题不仔细,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针对不同原因,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若是知识点没有掌握,一定要把它搞懂,鼓励学生问老师,查教材,与同学探讨,要举一反三。若是答题能力有问题或粗心,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平常训练中,引导学生每一道题做出答案时,都要问个为什么,寻找这样解答的理由和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粗心出错。要迅速提高成绩,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认真改错。不是简单地将A改成C,而是清楚A、B、D为什么不对,而C为什么就对。并找出出错的根本原因是对哪一个知识点的疏漏或哪种答题方法没掌握而造成的,然后再找相似的题强化训练。在错题的旁边作出记录,每周抽时间把错题再过一遍。力争这一套模拟题不能得满分,但是过后能改错补为满分,下一次不再犯相似的错误,如果学生能这样想并这样去做的话,通过几套模拟测试题的训练,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做模拟试题,做一套就要有一套的收获,宁缺毋滥。练习的效果究竟怎么样,不在于练习量的多少,而在于能否通过模拟试题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针对的措施。例如,在某份模拟试卷中发现主观题失分较多,那就要思考失分较多的原因是什么,是审题能力欠佳?还是基本观点不熟?针对存在的问题,再进行专题性训练。最后,通过下一次模拟考试检验补弱的效果。这样,每次模拟过后都能发现自己缺什么,然后就有针对性地去梳理什么、补什么,从而真正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
          
            模拟考试就是更好地让师生发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考得不好,发现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多。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树立必胜的信心,不要因暂时的失利而抱怨、放弃。只要通过失利发现弱点,及时补救,就一定会收获最灿烂的笑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26
发表于 2016-7-9 14: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掌握答卷顺序要领,强化答题规范意识
          
            考试一定要审好题,审题是考好试的第一步。审题不准,第一步弄错了,就有可能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结果。有些同学拿到试卷就做,按题目顺序一条一条地做下去,如果遇到难题,就卡住了,既耽误了时间,又影响了情绪。因此,有些同学就总结出答题先易后难的技巧,先解答那些觉得容易、花时间少又容易得分的题目,遇到难题,就跳过去,继续往下做。直到把题目过一遍后,再回过头来把第一遍没做过的题目再做第二遍,会做的题做好后,再去攻克难题。这样不仅拿到了基本分,而且还因为解题顺利给自己增强了信心,从而使思维能力增强,甚至开始认为无法解答的题目,也能全部或部分地解答出来。能拿到手的分再少也多,拿不到手的分再多也少。如果你把十分钟全用来做那道12分的题,结果可能1分都换不回来;可如果你把十分钟先用来检查那5分的错误,结果可能换回5分来。
          
            到底采取什么答卷顺序,我们应该因人而异,采取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答卷顺序。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顺序,在答题前都应当浏览一下整个卷面,对全部试题的题量和难易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有拿不准的题目,应简单地列出提纲,写出自己要回答的主要观点,思考一两分钟,看看观点是否合理,是否有遗漏或重复的地方,想好了以后再动笔,这样可以做到语言扼要,抓住重点。政治考试阅卷一般是分步得分,如一个题目要从五个方面回答,那么将这个题目的分数分到五个方面去,答一个方面就给相应的分数。所以即使懂得一两点也要写出来。
          
            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善于抓住得分点。答题中要避免看错、想错、写错、抄错。读题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读题不能匆匆而过,应该字字落实,注意不能多字、漏字。语言要规范、通顺,不写错别字。要避免粗心大意,受思维定式和熟题答案的影响。不管试题难度如何,自己会做的就一定要在答卷上体现,特别是一些涉及到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复习不能走马观花,复习时不深不透。另外,要适当的安排一些限时答题的训练,重点解决会而不得分的问题,切实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拿到应拿的分数,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 thread-2762016-1-1.html (101.88 KB, 下载次数: 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5 19:17 , Processed in 0.086746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