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3|回复: 0

2015年中考语文诗歌赏析三步法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6-28 12: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赏析是绵阳中考语文必考试题之一。面对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元曲,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备考呢?
          一、抓关键字词
          一首诗歌中,往往就是几个字或某一个字最具有表现力。
          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锁”在本诗中意为“笼罩”,生动的表现了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以及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凄凉、忧伤之情。
          答题格式:某字,意思,生动具体的表现了什么在某一方面的什么特点。
          二、抓表现手法
          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史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事喻理、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虚实相生、想象、联想、对比、象征等。
          如: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禅院的幽深寂静。
          答题格式:手法,表现了……,抒发了……
          三、抓诗人情感
          “诗言志”。诗歌总是作者有感而发,有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有通过描写边塞雄浑奇异风光来表达为国建功、忧国思家的矛盾心理(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等等。
          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运用对比,揭示了在封建社会里,无论朝代的兴衰,受苦受难的总是百姓这一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百姓悲惨命运的深刻同情。
          答题格式:诗句理解,通过……,表现了……,表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3 00:34 , Processed in 0.04849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