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6|回复: 2

太原市2012年初中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3 12: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原中考网:太原市2012年初中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
            本试卷含三道大题,21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20分)
        1.请在横线上默写出古诗文名句。(10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2) 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 ______________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 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6)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以鸟儿活动来展示初春动人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8)古诗词中有很多带有“云”字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下面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悲怆(cāng) 萦绕(yíng) 悼念(dào) 根深蒂固(dì)
        D.省悟(xǐng) 宽恕(shù) 诘责(jié) 断壁残垣(yuán)
        C.轻盈(yíng) 汲取(jí) 胆怯(què) 忍俊不禁(jīn)
        D.琐屑(xuè) 唱和(hè) 亘古(gèn) 泰然处之(chǔ)
        3.下列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读书当读精典。列夫·托尔斯泰、莎士比亚、马克·吐温、鲁迅……这些人在书桌上排成队,他们有的目光犀利,有的面容慈祥,有的口若悬河,有的却仅仅设置思考的路嶂,留给你足够的空间去思索。当帕斯卡尔告诉你“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当雨果向你展示铁面人残酷的微笑,人生,或者超越人生的话题和思索,往往就此展开。
        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一个人所要做的,就是尽量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部分。
        B.是否广泛地阅读,也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水平的途径之一。
        C.小说《安恩和奶牛》的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作品。
        D.学会限制自己的情绪,在已是一种涵养,对人是一种公德。
        右图是一幅名为《枪响之后》的漫画,画面上一个人正举枪对准一头熊。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这幅漫画的主题。(2分)
        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2分)
        (1)刘四爷是小说《 》中的一个人物。为了自己的生意,他耽误了女儿的青春,最后和女儿闹翻,一个人寂寞、凄凉地过着日子。
        (2)高尔基在《童年》中塑造了一个可爱的人物:松软的鼻子嗅着鼻烟,佝偻的身体轻快而敏捷,浓密的长发如瀑布般流泻,如歌的声音讲述着美丽的童谣……这个人物是 。
        推荐阅读:
        4fc5f7ed748bf.shtml (49.57 KB, 下载次数: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6-7-23 13: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阅读(50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丙午之春,先以度岁①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李渔《闲情偶寄》)
        [注]①度岁:这里指过年。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7.用原文回答:甲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甲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语句是“______________  ”;乙文中作者“______________”的行为突出显示了他对水仙的喜爱之情。(3分)
        8.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濯清涟而不妖 濯: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3)欲购无资 欲:
        (4)请已之 已:
        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
        (2)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
        ______________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动植物往往会被赋予特定的含义。说说下面诗词句子中,“花落”和“落红”各自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阅读说明文,完成11~15题。(18分)
        马尔代夫的水上屋
        杜玮
        ①到马尔代夫旅游,不能不住那里的“水上屋”。如果说马尔代夫1000多个岛屿犹如颗颗钻石镶嵌在碧蓝的大海上,那么“水上屋”就是这颗颗钻石上的名片。
        ②作为马尔代夫海边的特色建筑,“水上屋”最初只是岛上居民的住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岛上的居民已经搬进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而把风情浓郁的“水上屋”留给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者。
        ③“水上屋”的魅力首先来自于独特的建筑形式。屋子完全建在蔚蓝、透明的海水之上,十几间屋子一组,就像是蓝色锦缎上绣着一串绽放的花朵。每间屋子都是独立的、斜顶木屋的样式,依靠钢筋或圆木柱固定在大海里。屋子距离海岸有十多米至几十米,凭借一座座木桥连接到岸边。有的“水上屋”更为浪漫,没有木桥连接,而是靠船摆渡过去。住在其中,不仅能饱览海里五彩斑斓的热带鱼、鲜艳夺目的珊瑚礁以及岸边雪白晶莹的沙滩、婆娑美丽的椰树、返璞归真的茅草屋,还能聆听清亮的海鸟鸣叫……
        ④“水上屋”的设计非常别致。其室内装修一般都用木头制作,有的卧室三面都是玻璃墙,使人有一种漂浮在大海上的感觉。房间密封很严,基本上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在房间内睡觉你绝对不用担心海浪会吵醒你。还有许多“水上屋”为了让游客在房间里也可以看到水底景物,专门在屋内地板上装上玻璃,这样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观赏到海里千奇百怪的热带鱼。
        ⑤“水上屋”的设计中,必须提到的还有露台。露台的面积一般都很大,上面放几把躺椅,或是挂一张吊床。游客在清晨晚上,或仰卧躺椅,或斜倚吊床,可欣赏到绚丽、纯净的海上日出,能在满天繁星下,任思绪飞扬,沉醉在天堂般的幻境之中。露台还是下海畅游嬉戏的地方,游客可以直接从露台经过梯子,下到海里进行海水浴。很是方便。
        ⑥“水上屋”的建造和使用都很环保。盖屋顶用的材料,是在马尔代夫随处可见的棕榈树叶。由于棕榈叶含有大量的胶质且非常柔韧,用它做屋顶,除了凉爽和居住舒适外,还有耐盐、耐碱、抗风、防水、防虫、防霉烂、不易燃烧的特点。当地,人建房前,先将棕搁叶采摘下来进行挑选,然后晒干,再把它苫成厚厚的草帘,一层一层铺在屋顶上。铺好后,为防止棕搁叶被风吹掉,还要用结实的细绳在屋顶拦上几道,进行加固。
        ⑦游客住宿时产生的垃圾和污物是不能排放到海里去的。因此,这里的卫生间多采用智能、环保、节能的设计,废物、废水都有专门的回收设备,以保证“水上屋”不向大海里排放任何污物。为节约用水,有的“水上屋”卫生间还安装了节水装置,能自动收集洗澡水和净手水,通过添加节水专用制剂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⑧“水上屋”无疑是上帝赐给马尔代夫的最好礼物。
        这篇文章的③至⑦段介绍了马尔代夫“水上屋”的哪些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
        12.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  。(2分)
        13.文章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
        14.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文章第①段中的“名片”一词?(2分)
        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④段“其室内装修一般都用木头制作”一句中,加点的“一般”可以删除吗?说说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
       
                为了招引和保护鸟类,人们也专门给小鸟制作了屋子。请给右图这个“人工鸟巢”写一段说明的文字。(不少于80字)(6分)
       
                推荐阅读:
       
                太原市2012年初中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答案(二)
       
                栏目:太原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3 13: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散文,完成16—20题。(17分)
        抱书行走的人
        孙道荣
        ①路口,红灯。对面的斑马线上,站着一群等待过马路的人。远远地看见了他,一个中年男人,怀里抱着一大摞书,看起来书有点沉,他的腰微微地弯曲。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站在他身边的人,有人挎着时尚的皮包,有人拎着装满东西的袋子,有人拖着行李箱,有人双手插在裤兜里,有人举着手机打电话……他抱着一摞书,显得很另类。
        ②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情景了,除了在校园里,看到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怀里还抱着书的学生之外。如今,谁还会抱着一大摞书,出现在热闹嘈杂的街头?他是刚从书店买的书,还是从附近的图书馆借的?或者是从办公室里,准备搬回家的?不知道。这样一个午后,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因为他怀里紧紧抱着的一大摞书,让我眼前一亮。站在他身边等待过马路的人,也看到了他怀抱的书,扭头好奇地看着他,但很快,他们就将目光转移到了大街上。街头的人们,衣着光鲜,神色匆匆,每个人都怀揣着各自的故事,各奔东西。
        ③绿灯亮了,斑马线两边的人,快速地向自己的对面走去。在与他擦肩而过的时候,我瞥了一眼他怀中的书,有新书,也有翻卷了封面的旧书,来不及看清都是些什么书。很快,他淹没在人流中。
        ④我已经有半年没有走进过书店了,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跨进过图书馆的大门了。在装修新居时,我特地挤出了一间房子做书房,还买来了一只气派的书柜,里面摆满了我以前读过的书,不过,除了有时候躲进书房抽一根烟之外,我已经很久没有打开书柜的门了。
        ⑤我的很多朋友和熟人,与我一样。但是,偶尔,我还是会看到怀里抱着书的人,就像今天我邂逅的这个中年男人。
        ⑥有一次,在小区门口,遇到一位楼下的邻居,怀里抱着一大摞书,像一堆积木一样,走得摇摇晃晃。忽然,最上面的几本书,倾斜了,就要掉下来,她慌乱地用下巴去抵住,这使得其他的书,也跟着往下滑,“哗啦啦——”,她怀里的书,全都滑落到了地上。她颓丧地一本本去捡。我赶紧快走几步,去帮她。她张开双臂,我将书一本本叠加到她的手上。问她,需要我帮你搬回去吗?她笑着摇摇头。我感叹,买了这么多书啊?她的脸莫名地一红,忙解释,其实大多是买给孩子学习用的。她家住一楼,我经常能从阳台上,看到她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本书。重新抱好书,她小心翼翼地往小区里走。从她的背影,一点也看不出她怀里抱着的竟是十几本书,倒像是抱着一个孩子。
        ⑦还有一次,是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乘客不多。上来一个青年,怀里抱着一摞书,走到一个座位边,却没有坐下,而是将怀中的书,整齐地放在了座位上,自己站在座位边。还有空位子,他本可以再找一个座位坐下的,却不,就那么站着,随着车的颠簸,不时地弯下身,将快要倾倒的书扶正。几站之后,他轻轻地将书抱了起来,下车,他的动作那么轻柔,飘逸。
        ⑧我有时会奇怪地想,他们为什么不找个袋子,将书装起来呢,那样拎起来可就方便多了。也许很多拎着包和袋子的人,他们的包或者袋子里,也装满了书?有一次我陪儿子去书店,买了几本书,付完款后,工作人员给了他一个塑料袋子,儿子没要,他将书抱在了怀里。我问他为什么不用袋子拎?儿子说,习惯了。他是个高中生。又补充一句,抱着书,能闻到书香。不信你试试?
        ⑨不用试,我也抱过书,从图书馆到寝室,从书店到家,从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只是那是久远以前的事了。现在,我已经习惯拎着包,包里揣着手机、钱包、钥匙、香烟和名片。
        ⑩偶尔看到抱着书在大街上行走的人,他们走过我们身边,带起一阵风,风里有书的淡香。
        16.作者叙述了四位抱书行走的人。请仿照示例分别概括⑦段和⑧段所叙述的内容。(4分)
        示例:⑥段讲述了一位楼下的邻居抱着书滑落了,我感叹她买这么多书时,她脸红了。
        ⑦段讲述了 ______________
        ⑧段讲述了 ______________
        文章第⑥段说“她的脸莫名地一红”。有人说她脸红是因为被人误解,也有人觉得是因为她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爱读书。你赞同哪一种看法?结合文章,说说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
       
                “不用试,我也抱过书,从图书馆到寝室,从书店到家,从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只是那是久远以前的事了。现在,我已经习惯拎着包,包里揣着手机、钱包、钥匙、香烟和名片。”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段话?(2分)
        作者在①②两段中反复提及“站在他身边”“街头的人们”,说说作者这么写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
       
                作者说“偶尔看到抱着书在大街上行走的人,他们走过我们身边,带起一阵风,风里有书的淡香。”请写一段生动的话,表达你对“书的淡香”的理解或体会。(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均可,不少于80字)(6分)
        三、作文(40分)
        21.请以“这是 的时候”为题目写篇文章。
        要求:补全题目后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151122_516cf99a5d611.zip (23 KB, 下载次数: 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5 09:56 , Processed in 0.068218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