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
|
单元
|
基础知识
|
实践活动
|
成
长
中
的
我
|
(一)认识自我
|
1.1-1.6
|
1. 收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人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
(二)自尊自强
|
2.1-2.6
|
2. 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的事例或以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
|
(三)学法用法
|
3.1-3.5
|
3.搜集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4. 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
我
与
他
人
的
关
系
|
(一)交往与沟通
|
1.1-1.6
|
5. 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
6. 交流“在与人交往中使用、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和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声细语”的不同感受,体会讲文明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
|
(二)交往的品德
|
2.1-2.6
|
7. 就“公民的平等”问题作一次课堂讨论,理解平等主要表现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而不是表现在经济地位上。
8.以诚信为题展开讨论。
|
(三)权利与义务
|
3.1-3.7
|
9. 搜集有关资料,讨论维护受教育权利的途径。
10. 搜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讨论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
我
与
集
体
、
国
家
和
社
会
的
关
系
|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1.1-1.6
|
11. 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与同学交流。
12.讨论在自然灾害中的社会救助活动和英雄事迹所反映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
(二)承担社会责任
|
2.1-2.5
|
13. 尝试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就“怎样做一个负责的公民”进行一次主题讨论。
14.考察社区内残障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难,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善建议。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在社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服务。
|
(三)法律与社会秩序
|
3.1-3.4
|
15. 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格言,讨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16.开展“我是中国公民”主题活动,讨论群众举报和舆论监督对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
(四)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
4.1-4.8
|
17. 搜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巨大变化的资料,讨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18.以“我的理想和选择”为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交流探讨为实现理想应该如何努力。
19.查阅历史资料,知道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深刻含义。
20.组织少数民族歌曲演唱等活动,了解少数民族风情和特点。
|
时事
|
2011年3月21日至2012年3月20日间发生的国内外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