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1|回复: 4

【中考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注意事项:阅读技巧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3 13: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原中考网:记叙文是中考语文常考的阅读题型,那么对于记叙文中考生需掌握哪些阅读技巧呢?整理如下:
            1. 概括内容:
            ①要素归纳法
        (1)找出文章的主人公:哪个人最能体现出作者要表 达的中心思想,哪个人物便是主要人物。
        (2)做了什么事或怎么了
        (3)补充起因、结果、时间、地点(有必要交待哪个便交待哪个) 要求:语言简洁。可以用反推文章内容的方法检验正确与否。
            ②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推荐阅读:
           50c5d6748053b.shtml (49.72 KB, 下载次数: 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26
发表于 2016-7-23 14: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2. 明确中心
            (1) 抓标题
            (2)从分析开头入手
            (3)从分析篇末入手
            (4)抓议论、抒情语句
             概括主要内容常用词语: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
             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 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分析词的含义和作用:
            ① 解释词的本义(有时不需解释)→②联系上下文分析在文中的意思→③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即(字面义)+语境义+情感义 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3 15: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4.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5.理解句子:
            (1)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
             ①抓关键词:(字面义)+语境义+情感义
             ②抓修辞: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人格化,形象生动
            夸张: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突出/讽刺/强调了……
            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
            对偶:句式整齐,形式优美,音韵和谐
            反复:强调/突出了……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问:加强肯定/否定的语气
            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2)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特殊含义
            ① 运用比喻、象征手法的,答出本义。
            ② 抽象的、概括的:意义谈具体,用浅显的语言答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6-7-23 17: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3) 关键语句的作用
            ①开头句 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②结尾句: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留有余地,给人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
            ③ 过渡句: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④ 照应句: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
            可以分为:开 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照应。 作用:连贯紧凑、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6.记叙文人称使用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便于直接与读者交流。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3 18: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7.开放式试题的解答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针对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正面看待问题。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入。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大胆想象,同时注意措施的可行性。
            (6)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7)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推荐阅读:
           【中考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注意事项:记叙顺序及作用
           【中考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注意事项:表达方式及作用
           【中考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注意事项:表达手法及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8 17:15 , Processed in 0.091882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