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回复: 0

初三语文调研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3 23: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
  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i的东西,又想
  起祖母,不禁sùsù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叶子介绍给
  根须,使它找到了 ______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
  ________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个温暖的家,使它__________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萌生保持B.延续萌动保持
  C.延续萌生保存D.延伸萌动保存
  3.按要求默写。
  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人写秋的诗句很多,如杜甫在《登高》中的两句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写出秋天空旷、萧条的典型形象。而刘禹锡却为秋天写了一首翻案诗《秋词》,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
  天胜过春天的原因。
  自古诗人多磨难。面对磨难,许多诗人并未就此消沉,以乐观的精神唱出了自己的最强
  音。请你写出两句体现他们这种风采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
  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中的有关人物、事件写出下联。
  《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概括其主要内容。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18日在会上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一事性质严
  重,中国人民对他的这种言而无信并伤害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人民感情的行为深感愤
  慨。孔泉在答问时说,中国政府对待靖国神社的立场和态度非常明确,即坚决反对日、本
  领导人"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我们认为,无论
  小泉首相采取什么方式,都不能改变他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中方理所当然地要做出强烈
  反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班举办内容为格言写作的语文活动。请你仿照下面示例,从"棉花、帆、钉子、谷穗、牡丹、
  梅花、菊花、竹子"等选项中任选两个,各写一句含有生活哲理的格言。
  示例①根:蓬勃向上的生命,以及默默无闻的奉献,全部属于大地母亲;如果离开大地
  的怀抱,一切的成就,都会成为泡影。
  示例②藕:无论是生活在水中,还是生活在淤泥里,都能够保持一个纯洁的灵魂。
  格言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格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2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7.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
  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
  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lO.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
  ②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4 20:21 , Processed in 0.06369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