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9|回复: 0

写作素材《做人与作文》笃行篇--阳光阅读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3 23: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激流暗涌

  巴金的《家》


  《家》是巴金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取材于中国的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的巨匠地位。

  《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撕开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暴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无耻,也描写了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的觉醒和反抗,从而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

  《家》写出了高府中一代年轻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同时,也写出了在高府的底层,人们正在或先或后地觉醒。地火在缓缓然而持续地燃烧。如果说大哥高觉新并未觉悟新生,屈服于封建专制制度没有反抗意识的话,那么二哥高觉民与琴结婚,敢于反抗封建专制制度,在抗婚上已有了由民自主的觉悟。三弟高觉慧更如一团火,为高府后院带入了光明。觉慧是高府中最早的觉醒者,因其觉醒之早,故堪称慧。他对高家旧秩序已不存任何幻想。他敢于宣传新思想,抨击旧道学、旧秩序。

  小说一开头写风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馆,结尾写觉慧如鸟脱笼似的离家,搭上往上海的船,望着一江东去的秋水,他说道:

  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那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间去。

  这一开头和结尾,颇有艺术匠心,在读完全书之后,使人不能立刻离开书中的世界。

  《家》不愧是三十年代长篇小说的名著,足以和其他诸大家并耀争辉。

  这部小说的魅力在下列几点:

  (一)作者抓住了那个变革时代的焦点,抓住在变革中旧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时用一连串的典型冲突事件,表达了变革激流的澎湃。《家》是激流年代的一首长歌。换个方式说,《家》的角色、情节和主题三者的配搭甚是匀称、和谐。

  (二)新文学诞生以来的小说,十部之中有九部,在写作时都怀有一个文学以外的目标,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为纪念他大哥写的,他必须放下自己的目的,尽量接近真实。因此成为一部人情味最纯、生活味最浓的小说。

  (三)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的《后记》最后一行写道: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家》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时,篇名为《激流》,在写作过程中,巴金的大哥李尧枚因投机生意失败而自杀了。在巴金的记忆中,大哥是旧制度下的牺牲者。在听到噩耗的那天晚上,他辗转难眠,决定调整《家》的结构,把大哥作为主要人物原形来写,他要把一个垂死制度牺牲者放到人们面前。由于写的都是熟悉的人物、事件和生活,《家》的创作十分顺利,许多部分和情节一气呵成。

  《家》不仅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新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开明书店1933年5月出版《家》单行本,在以后的十几年里出版了33版,销售数十万册。该书1949年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仅北京一地就印行了15次。它还先后三次被改编拍摄为电影,并多次改编成话剧、戏剧、电视剧、舞剧等,风行了半个多世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5 01:58 , Processed in 0.04797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