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9|回复: 0

2014年福建厦门中考满分作文:文化的距离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6-29 10: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文化的距离
       
          前人评《水浒》是这样的:"先写高俅,再写好汉,是'乱自上作'……"
       
          后人评《水浒》是这样的:"《水浒》是我国第一部记叙反抗暴政民族英雄的传记……"
       
          今人与古时读书的方法是不一样了,读书的水平和效果也是不一样了。当大街小巷都掀起一阵文化的热潮时,我的心里却平生起一股悲哀。
       
          文化与我们的距离,到底是越来越大了。
       
          上个寒假,电视孜孜不倦,一遍又一遍地播着《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中华好诗词》等类似的节目异军突起,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不论学校还是家里,家长和孩子一起欣赏这类节目,感受唐诗宋词的文化。我们却在囫囵地接受着填鸭式的教育,却仍觉得如沐春风。
       
          当年失意的张才子在水上吟咏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如今少了意趣,只成了一句诗;李白在山上与月独酌的豪情"我舞影零乱,我歌月徘徊"少了激荡,只成了一句诗;蒋捷乘船起兴,唱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对时光的追忆如今也无影无踪,也只成了一句诗。
       
          背诵着一首首诗词,我们该不该想想,当年写诗人有着怎样的情绪和故事,他们内心到底想说什么?我们面对的东西,应是一字一句排布工整的印刷字体,还是过去他们字字玑珠的血泪?
       
          顾城说:"当我想当一个诗人,我就失去了诗。同理,当我们急不可待地强迫自己记忆,我们也失去了品诗的资格。"
       
          诗是文化的载体,它绝不仅仅只是上下句那么简单。陶渊明"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而"终有所成",都给了我们正确的读书指示--用心。
       
          快生活很容易让人迷路,不仅对文化,对世界,也请抱有一颗透明的心去感受。
       
          而对于这样的一篇文章,我早已想好了一个结尾,可确实觉得千言万语还未说出口。我不懂诗,不懂文化,甚至不懂生活。我也是一介粗人,只因一点异于常人的玲珑心思,近了诗,近了文化,也近了生活。
       
          于生活中浮躁般的种种,无愧于心,不问于情,放下那颗辗转于功名的灵魂,接近文化,他才能给你一个真正朴实的拥抱。
       
          文化其实没有距离。和文化之间的距离,都是我们逃得太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6 20:14 , Processed in 0.05125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