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4 0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 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9.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译文:
【答案】
6.C 7.A 8.C
9. 翻译。(6分,每小题3分)
(1)译文:(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
(译出“宁”、“更”得1分,整个句子通畅2分)
(2)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分内的事情。
(译出“所以”、“职分”、判断句式2分,句意通畅1分)
20.(2011•四川省内江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3-5题。(11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3.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①啖粥而读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答案】
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3. 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①吃 ②往往,总是 (4分)
4.①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以”、“已任”各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3分)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妻子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共2分)
5.岳阳楼记 揭示主题(各1分,共2分)
21.(2011•浙江省湖州市)
(三)阅读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题。(8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 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2.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答案】
20. (共2分)B
2l. (共3分)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犹”“绝”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22(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
22.(2011•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
㈢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23—25题。(6分)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 ②贮录:储存,收存。 ③遗(wèi):给予。 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来不及。 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母好食铛底焦饭 ⑵袁府君即日便征
24.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25.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
【答案】
23.⑴吃 ⑵出征
24.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25.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23.(2011•浙江省台州市)
(三)(9分)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 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东阳时始总角( ▲ ) (2)再遣信令还( ▲ )
(3)而太傅留之( ▲ ) (4)谢公语同坐曰( ▲ )
23.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3分)
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24.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
【答案】
22.⑴才 ⑵派 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
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0.5分。共4分。
23.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所寄/ 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
24.⑴新病起;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共2分。
24.(2011•浙江省宁波市)
(四)(8分)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 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19.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⑴屏人论事 ( ▲ )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20.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
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
【答案】
19.⑴ C ⑵ D(2分,每小题1分)
20.B(2分)
21.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 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2分)
25.(2011•浙江省衢州市)
(三)(7分)
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①。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密语曰:“非秀才之文。”对曰:“某②苦心忧课③,非假手也。”公曰:“此某所为文。兼④能暗诵否?”客词穷,吐实曰:“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惶惶欲去。公曰:“此虽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之。”
比去,问其所之。曰:“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公曰:“大梁尚书乃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此说,想又妄耳。”其人战灼⑤,若无所容。公曰:“不必如此。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
【注释】①投贽(zhì):投递求见的名贴,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拔的意思。②某:自称,相当于“我”。③课:功课,学业。④兼:这里可译作“也”。⑤战灼:哆嗦,打战。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非假手也 (2)客词穷 (3)秀才但有之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比去,问其所之。
2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
【答案】
21、(1)借、假借 (2)尽、完 (3)只、只管
22、等到(秀才)要离开(的时候),(卢君)问他要到哪里去。
23、秀才是一个弄虚作假(虚荣浅薄,不学无术,不知悔改,爱吹牛)的人。
26.(2011•浙江省绍兴市)
(二)(13分)
大鼠 蒲松龄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 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19.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 ▲ )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 ▲ ) (4)既而鼠跳掷渐迟 ( ▲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 ▲
22.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 )(3分)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答案】
27.(2011•浙江省温州市)
(三)(10分)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 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 ▲ (2)故中辍耳 ▲
(3)外皆严装已毕 ▲ (4)上尝得佳鹞 ▲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2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21.(4分)(1)善于、擅长 (2)停止 (3)完成、结束 (4)曾经
22.(3分)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23.(3分)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28.(2011•浙江省义乌市)
(三)(8分)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 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皆服其能 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 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来源:学科网]
22.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2分)
【答案】
19.C(2分)
20.B(2分)
21.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2.弓箭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战胜小偷。(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9.(2011•浙江省舟山市)
(三)阮孝绪传(节选)(9分)
孝绪七岁, 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爲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异之 (2)不服绵纩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2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2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答案】
21.(1)惊异(认为……奇异) (2)穿 (3)估计
22.C
23.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24.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30.(2011•江苏省泰州市)
(二)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 一文,完成8 一11题。(14 分)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 因:依靠。⑤ 就舍:回到馆舍。⑥ 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 战国策》 )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 )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
③愿闻其说( )④今令臣食玉炊桂(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判论战》)
译文:
11.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
【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