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6|回复: 2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浙江各市文言文阅读专题1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3 23: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州市
          (二)(14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_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
          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
          (1)每有会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 (4)既醉而退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分)
          (三)(10分)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 (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 (4)上尝得佳鹞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2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二)(14分)
          17.(4分)(1)体会、领会(2)爱好、特别喜欢(3)期望、希望(4)已经
          18.(3分)B
          19.(3分)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0.(4分)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得到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三)(10分)
          21.(4分)(1)善于、擅长 (2)停止 (3)完成、结束 (4)曾经
          22.(3分)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23.(3分)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杭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
          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张元怪之(责备)
          B.速延医治之(邀请)
          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
          D.引之使出(牵,拉)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今为人所弃而死 不足为外人道也
          B.若见而不收养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将鬻于屠肆 欲有求于我也
          D.以杖击牛曰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22.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4分)
          19.A(3分)
          20.BD(4分,各2分)
          21.①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
          ②(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2.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两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写动物,都表现其注重情义、知恩图报的思想。
          (4分,分析2分,结论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6-7-24 00: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州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9.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2分)
          (三)阅读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题。(8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 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2.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二)(8分)
          17(共3分,各1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值得
          18.(共3分)(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乃”“无论”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
          19.(共2分)能结合文章内容1分;描述怎样的世外桃源,言之成理,1分。
          示例l: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外桃源”。
          示例2;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三)(8分)
          20. (共2分)B
          2l. (共3分)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犹”“绝”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
          22.(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
          金华市
          ㈡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8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 念无与为乐者 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⑶ 相与步于中庭
          21.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
          选 文时 间景情
          甲 文⑴月景闲情
          乙 文更定⑵⑶
          ㈢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23—25题。(6分)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 ②贮录:储存,收存。 ③遗(wèi):给予。 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来不及。 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母好食铛底焦饭 ⑵袁府君即日便征
          24.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4 00: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25.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
          ㈡(8分)
          20.⑴考虑、想到 ⑵我 ⑶在
          21.⑴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弥漫 水天一色
          22.夜(晚上、夜晚) 雪景 痴情
          ㈢(6分)
          23.⑴吃 ⑵出征
          24.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25.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宁波市
          (三)狼(8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⑴顾野有麦场 ⑵一狼洞其中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四)(8分)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19.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⑴屏人论事 ( ▲ )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20.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三)(8分)
          15.⑴回头看 ⑵打洞(2分,每空1分)
          16.C(2分)
          17.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分,意思符合即可)
          18.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四)(8分)
          19.⑴ C ⑵ D(2分,每小题1分)
          20.B(2分)
          21.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 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2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6 13:42 , Processed in 0.04657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