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回复: 1

初三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3 23: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基础知识。
          1.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邹忌(zōu)昳丽(yǐ)朝服衣冠(ɡuàn)
          B.孰与(shú)弗如(fú)入朝(cháo)
          C.窥镜(kuì)期年(qī)纳谏(jiàn)
          D.间进(jiān)旦日(dàn)暮寝(qīn)
          2.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吾孰与徐公美B.吾妻之美我者
          C.皆以美于徐公D.君美甚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战于长勺 苛政猛于虎 B.公将鼓之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 故克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 齐师败绩 温故而知新,可心为师矣
          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
          D.《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4. 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北朝民歌《木兰诗》)
          (3)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5)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7)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8)子曰:“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5. 按提示默写诗文名句。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给我们丰厚的精神滋养。请写出两句表现奉献精神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写出两句表现爱国精神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外均可)
          6.填空完成下列成语,然后指出它们各出自哪一篇课文。
          一( )作气出自《 》
          门( )若市出自《 》
          ( )公移山出自《》
          7. 古时候,有一北方人,从来没见过菱角。他到南方做官,在一次宴席上吃菱角,竟连壳一起吃下去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火。”有人问:“北方也生长菱角吗?”他回答:“山前山后,到处都是。”(注:菱角——一种生于池沼的草本植物,果实的硬壳有角,果肉可吃。)
          这则寓言启示我们:(不超过20字)
          二、阅读。
          (一)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说明这两座山有何特点?
          2.“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这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用原文填空。
          ①愚公决心移山的原因是:
          ②愚公认为山可以移走的原因是:
          ③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④解决焉置土石的办法是:
          ⑤                     说明了运土的艰苦。
          ⑥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⑦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
          ⑧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
          4.下列四种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的原因是,怜惜丈夫年老,挖山的土石无处放置。
          B.“遗男”“跳往助之”,其母居然同意,说明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遗男”的母亲。xkb1.com
          C.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情节的出现,含义在于愚公移山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文第二段叙述的是愚公决心移山,但其妻对他移山的行动表示反对。
          5.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何作用?
          (二)齐桓公伐楚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6-7-24 01: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节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1.下列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水以为池 池:池塘
          B.屈完及诸侯盟 盟:订立盟约
          C.赐我先君履 履:践踏
          D.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如:像
          2.下列加粗“之”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B.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C.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D.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3.下列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溃,遂伐楚 (楚国被打垮,于是就讨伐楚国)
          B.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你在北方,我在南方,相距很远,本来互不相干)
          C.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次用兵是为我呢,还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呢)
          D.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楚国拿方城作为城墙,拿汉水作为护城河)
          4.下列加粗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
          B.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C.女实征之
          D.王祭不共
          5.下列与“君若以德绥诸侯”中“若”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B.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6.下列对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涉:蹚水过河,这里有进入的意思
          B.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众:多
          C.君其问诸海滨 诸:之于
          D.师进,次于陉 次:临时驻扎
          7.下列加粗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 )
          A.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B.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C.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D.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此句表明齐国在为进攻楚国寻找借口
          B.本文记叙春秋初年齐、楚两个强国之间的一场斗争,最后楚国战败
          C.文章简洁地表述了外交上的辞令应对
          D.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是虚伪的外交辞令
          三、作文。
          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越太平洋,而有一种小鸟却能飞越,它需要的仅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在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就这样小鸟越过了太平洋。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那截树枝”,那么,什么是我们心底的“那截树枝”呢?是追求?是自信?是责任?是习惯?是信任?还是……
          阅读上面的文字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B、2.B、3.C 4 .D(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4.(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关山度若飞(3)大漠孤烟直(4)山随平野尽(5)病树前头万木春(6)千里共婵娟 (7)江山代有才人出(8)不耻下问
          5.表现奉献精神的名句示例: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爱国精神的名句示例: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作 曹刽论战 庭 邹忌讽齐王纳谏 愚 愚公移山
          7. 不要自以为是,不懂装懂。
          二、阅读。
          (一) 1. 高、大2.为后文山被移设下伏笔。
          3.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④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⑥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⑦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⑧河曲智叟亡以应。
          4.D 5.伸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二) 1.B 2.A 3.C 4.B 5.C 6.B 7.A 8.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7 03:20 , Processed in 0.049153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