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4 0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②贻笑大方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指让内行人笑话。
二、1、 欣然自喜 望洋向若而叹
2、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3、名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故事: 庄周梦蝶 濠梁之辩
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愚公移山》第1课时达标题
A卷
1、 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 ) 荷担( ) 箕畚( )( )
孀妻( ) 始龀( ) 穷匮( )智叟( )
雍南( ) 朔东(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 ( ) 惩山北之塞 ( ) 且焉置土石( )
何苦而不平( ) 寒暑易节( ) 河阳之北( )
而山不加增( ) 固不可彻( ) 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
3、翻译短句
杂然相许。
且焉置土石?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愚公移山》第1课时达标题
B卷
1、填空
(1)本文作者是 ,名 ,又名 ,战国时期 家代表人物之一。(2)根据提示写句子
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字,并注意其用法的变化情况。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③聚室而谋( )
④河曲智臾笑而止之( )⑤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愚公移山》第1课时达标题
C卷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⒈解释文中的加点的字
⑴年且九十 且: ⑵惩山北之塞 惩:
⑶始龇,跳往助之 龇: ⑷寒暑易节 易:
⒉解释一词多义
⑴①杂然相许 然:
②吴广以为然 然:
③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然:
⑵①年且九十 且:
②且焉置土石 且: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
⑶①始龇 始:
②其术始于唐 始:
⑷①寒暑易节 易:
②移风易俗 易:
③此事易行也 易:
A卷参考答案:
1、【答案】rèn hè jī běn shuāng chèn kuì sǒu yōng shuò
2、【答案】赞同;苦于;哪里;愁;交换;黄河;增加;顽固;即使;穷尽 ;
3、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况且挖下来的土和石头放在哪里呢?冬夏换季,才回家一次。
B卷参考答案:
1、【答案】(1)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道家。(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2、【答案】 ①用箕畚②险阻的山③ “把……召集在一起”④使……止,阻止,拦阻⑤苦于
C卷参考答案
⒈⑴将近 ⑵苦于 ⑶换牙 ⑷交换,换 ⒉⑴①然……的样子 ②对(的),是(的),正确 ③这样 ⑵①将近 ②况且 ③尚且 ⑶①才 ②开始⑷①交换 ②改变 ③容易
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愚公移山》第2课时达标题
A卷
语段阅读: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文中加点的宇。
⑴甚矣,汝之不惠 惠: ⑵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
2、请用原文回答:
⑴智叟嘲笑愚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愚公评价智叟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侧面看出愚公取得论辩胜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⑸山被移走的最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愚公移山》第2课时达标题
B卷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君之力,曾不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对于愚公移山,人们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_______",其妻"_______",甚至邻人之遗男也"______";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_______"(用原文内容填空).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
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愚公移山》第2课时达标题
C卷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何苦而不平(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含义
(1)甚矣,汝之不惠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说明下列句中“之”的用法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4、翻译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河曲智叟亡以应。
A卷参考答案:
⒈⑴“惠”通“慧”,“聪明”⑵即使⑶“亡”通“无”,“没有” ⑷背
⒉ 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⑸帝感其诚
B卷参考答案:
1①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
②你不聪明的太厉害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2、杂然相许;献疑;跳往助之;笑而止之;3、持之以恒、下定决心坚持不懈、有坚定的信念、有恒心和毅力。(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奋斗。)
C卷参考答案:
1、通,指思想转变;即使;穷尽;愁、担心;2、(1)惠通慧,聪明;
(2)亡通无,无、没有。3、(1)代词,他,指愚公(2)助词“的”(3)助词,主谓间,取独。4、(1)你不聪明的太厉害了。(2)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3)河曲智叟无话可说。
语文学科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扁鹊见蔡桓公》达标题
A卷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针石之所及也 (及: )
⑵居十日 (居: )
⑶桓侯不应 (应: )
⑷桓侯又不悦 (悦: )
⑸故使人问之 (故: )
⑹司命之所属 (属: )
二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3分)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⑵臣是以无请也。
请: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⑶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三请用原文回答:(2分)
⑴蔡桓公评价医生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扁鹊望见桓侯还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