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1|回复: 0

《马说》测试题(附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3 23: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8《马说》(共一课时)
          一、基础驿站
          1、选择注音和解释都有错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石:dàn十斗为一石)
          B、不以千里称(称:chēn称号)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zhǐ同“只”)
          D、一食或尽粟一石(或:huò,有时)
          2.解释加点的词。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②策之不以其道道: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安:
          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才美不外见: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④其真无马耶
          4.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家和家(人名),字。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他和、、、、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5.“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说明。比如、等作品。
          二、综合园地
          6.选择下列句子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②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B、③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④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
          C、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并且)⑥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道理)
          D、⑦执策而临之(面对)⑧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
          7.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骈死于槽枥之间
          C.马之千里者D.虽有千里之能
          9.“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D、不以善小而不为
          10.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⑤不以千里称也
          11.“千里马”是一种比喻,文中把“人才”比作“千里马”。读完本文,再联系社会实际思考: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真正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28《马说》
          1.B中④不以千里称(称:chēng称号)2.①等:等同,一样②道:方法③安:怎么3.①“见”通“现”表现,出现。②“食”通“饲”喂养。③“材”通“才”才能,才华。
          ④“邪”通“耶”吗。4.《昌黎先生集》唐文学家哲学家韩愈退之韩昌黎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5.记叙议论讲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师说》6.C,⑤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⑥策之不以其道(鞭打)(正确的方法)。7.B8.C中的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余都是“的”之意。9.A10.⒋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11.提示:德才兼备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5 12:10 , Processed in 0.07321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