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1|回复: 0

《小石谭记》与《桃花源记》比较阅读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3 23: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石谭记》与《桃花源记》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Ⅱ: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见)//路转溪桥忽见(出现)
          B凄(凄凉)神寒骨,悄怆幽邃//属引凄异(凄凉)
          C未果,寻(随即,不久)病终//寻(寻找)向所志
          D便扶(沿,顺着)向路//出郭相扶将(扶持)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A欣然规往(计划)B隶而从者(跟着)
          C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那样)D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
          4、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3分)
          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它代表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安宁,没有战争,没有压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5、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柳宗元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3分)
          答: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小石潭的环境景物的凄清环境,触发作者的忧伤、悲凉。使作者想起了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而被贬为永州司马的孤凄之情。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因此作者的心情发生了上述变化。
          6、这二篇文言文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阐述。(3分)
          答:《小石谭记》是柳宗元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他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桃花源记》作者追求一种和平宁静,没有剥削,没有压廹,没有战乱从平等的理想世界,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作者有志不得施展,只有寄托在作品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5 12:10 , Processed in 0.05337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