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2|回复: 0

中考必背文言文《登飞来峰》同步练习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00: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词语积累:
    千寻:                                                  缘 :               眼:
    最高层: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                ,指
    现在一般用来比喻                                        。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实则指                                                         。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揭示了
    的人生哲理。
    4.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5.这是一首哲理诗,其表达特点是                                                            。第一二句作者用           突出塔之高,暗写自己                之高,为下文              。
    6.本诗选自                     ,作者           ,字        ,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           。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                      ”之一。推行新法失败后罢官隐居,病死于江宁钟山,赠太傅,谥号“文”,又称                。被列宁誉为“                                                ”。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与王之涣的诗句“                               ,
    ”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与苏轼诗“                     ,                  ”也是一脉相承,王安石是从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答案九】1。古以八尺为一寻,.极言塔高。      因为。  视线。    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2.奸佞的小人,当时保守势力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  千寻塔的最高层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表达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畏艰险、不屈服于旧势力的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5.  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情,形象生动          自己的立足点    千寻   作铺垫    6.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介甫  王荆公   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  王文公   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7 03:38 , Processed in 0.05622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