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4|回复: 2

初三语文上学期西湖游记两则测试题带答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00: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    )
          (2)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    )
          (3)梅花为寒所勒 (    )
          (4)石篑数为余言 (    )
          (5)余时为桃花所恋 (    )
          答案:(1)高耸的样子 (2)喝足了酒 (3)抑制 (4)屡次 (5)迷住
          2.翻译下列句子。
          (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译文:
          (2)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译文:
          答案:(1)(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面颊,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酒,湖水的波纹好像细软平滑的绸缎。
          (2)(西湖)月景更是难于用言语形容,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B.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C.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D.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解析】选B。B项正确停顿应为: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4.用课文原句填空。
          《西湖游记两则(二)》中与“西湖最盛”“为月”相照应的句子是:                  。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对红男绿女的“杭人”含有讽诮之意的句子是:          !
          答案: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安可为俗士道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6-7-24 01: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5.课内阅读。
          (2012•莱芜中考)阅读《西湖游记两则(二)》,回答(1)~(3)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解析】选D。D项中“数”都是屡次、多次的意思。A项中两个“然”的意思分别是“然而”“……的样子”;B项中两个“之”的意思分别是“的”“到”;C项中两个“相”的意思分别是“争着”“做宰相”。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②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3)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练能力】
          (2013•临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 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 ,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
          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⑪掬:用双手捧取。珠璧:比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⑫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食余甘煮菜 (    )
          ②顾影颓然 (    )
          答案:①吃 ②回头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4 02: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解析】选A。例句与A项的“为”均是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与,对。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如作者对山水的描写,蕴含着对山水的热爱之情,而“顾影颓然,不复甚寐”又表达了其身世之悲。
          答案: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意思相近即可)
          附【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高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在半山腰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3 19:58 , Processed in 0.05630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