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8|回复: 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同步测试题带答案(人教版)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00: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教初三上册第六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堂检测(附答案)
          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巨匠。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政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全部作品成为当时法国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贯穿他医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主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2.写作背景:
          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1878年5月30日,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发表了这篇激情澎湃的演讲。
          3.文体常识:
          演讲词的基本特点:一是具有针对性,所讲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二是具有鲜明性
,要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三是具有条理性,层次分明;四是具有通俗性,合乎口语,明白易懂;五是具有适当的感情色彩,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
          4.感悟主旨:
          这篇演说,以充满激情的笔调,热情地赞颂了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和人格魅力,表达了人类社会永远需要正义的呐喊和对良知的呼唤。
          5.字词积累: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陨落( ) 深suì( ) 怜mǐn( )
          睿智( ) 呐喊( ) kè( )守
          宽shù( ) 灵柩( ) 猖狂( )
          (2)请根据下面括号中的意思填写词语。
          ①在他____(病危将逝世的时候),一边又同时代人和后代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
          ②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____(讨好上司,欺侮下属),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
          ③做一个公民,我们要____(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④让我们在这令人____(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的墓前鞠躬。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种损人利己的精神,至今回想起来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B、隋唐陶俑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中以唐三彩为最。
          C、一代名臣诸葛亮在弥留之际还不忘设下计谋诱敌军上当,使司马懿后悔不迭。此后便流传一句谚语:“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
          D、梁启超一生笔耕不辍,遗留世间的文字总数约为1400万言,可谓著作等身。
          6、(2013 重庆)仿照下面的划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 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中国梦”催生“重庆梦”,激发“我的梦”。梦想给予拥有者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会因为梦想而在世界之林中跃马扬鞭,日新月异;重庆会因为梦想_______
___________;我会因为梦想__________________。
          一、 能力提高:
          阅读“一百年前的今天……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回答问题。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哪些事实证明伏尔泰是一颗巨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一语中,两种美好的形式指的是____和____。
          ④作者说:“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其中的职能是指作为________行使的职能,使命是指______ __。
          ⑤为什么说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6-7-24 00: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中考链接
          大师什么最大
          朱晖
          ③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名节”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陈寅恪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做派,陈寅恪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
          ④应该说,陈寅恪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陈寅恪笑答:“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那么,梁启超又是怎么想的呢?“饮冰室主人”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论是批评陈寅恪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
          ⑤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大”。有学生问他:“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韦伯答:“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师就是尊敬老师。”学生又问:“您就不怕学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韦伯大笑:“孩子,这样想太狭隘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做一件比他们自身还大的事,那就是学术。”
          ⑥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17岁开始追随柏
拉图。他对老师非常崇敬,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当亚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柏拉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结果遭致众人的谩骂,说他背叛了老师。对此,亚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需要补充一句,这个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证明了的。
          ⑦到底何为大师呢?他既不是头顶的光环,也不是姓名前的头衔,除了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师者,是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对真理永不妥协的探索。
          1、 通读全文,你认为大师什么最大?
          2、 对陶渊明归隐的最主要动机,梁启超和陈寅恪各持怎样的观点?
          3、 第⑤段划线句子中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和韦伯所表述的“大”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韦伯所表述的“大”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⑥段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5、 按照作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大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第6课】
          一、5、(1) y ǔn 邃 悯 ruì nà 恪 誉 恕 jiù
chāng。(2)①弥留之际,②媚上欺下,③恪尽职守,④肃然起敬。(3)A。6、(示例)重庆会因为梦想而在两江环绕中扬帆起航,傲视群雄;我会因为梦想而在人生旅途中披荆斩棘,执着前行。二、①回忆伏尔泰一生的辉煌成绩,表达崇敬和怀念之情。②等身的著作;挑起过最荣耀、最艰巨的责任。③过去的诅咒
未来的祝福 ④作家
培育良知,教化人类。⑤因为虽说伏尔泰是一个人,但是他的功绩和思想却影响和代表了这一个世纪。三、1、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对真理诚挚而永不妥协的探求。2、梁启超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
他不肯同流合污吗,丧掉人格;陈寅恪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耻事二姓”。3、计较个人恩怨,没有宽阔的胸襟;把学术看的远大于自身。4、不能,因为该句体现了议论文论证语言严密性的特点,作者意在强调:真理,不能只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证明。5、是,梁启超著作等身,说明他有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在对待陈寅恪对自己尖酸刻
薄的批评上,他不计较个人的恩怨情仇,表现出他宽阔的胸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7 18:17 , Processed in 0.06726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