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中考网

初三语文上册各省中考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复制链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66
发表于 2016-7-24 10: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寒食: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两天。相传晋文公为寻找曾辅佐自己,后携老母躲进深山的忠臣介子推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结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死。为了纪念介子推,于是晋文公下令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喻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1)体现诗歌主旨的中心字是哪一个?
          (2)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以乐景衬哀景”是古诗常用的表达技法,请作简要赏析。(3分)
          15.【模拟题】诗歌阅读。
          送友人
          薛 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怎样的 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6.【冲刺题】阅读《观猎》一诗,完成各题。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啼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这首诗的颔联历来被人所称道,请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这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2)诗中流露出将军怎样的感情?
          17.【冲刺题】赏读《狱中题壁》并回答诗后问题。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诗中的“向天笑”表现的是 。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于一百年前,是诗人的绝命诗。
          B.“狱中题壁”点明了作诗的地点和人物。
          C.一、二句巧用典故,“张俭”“杜根”都是东汉时期名士。
          D.末句以“昆仑山”借喻去留二者都肝胆相照,同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18.【热题】赏析一首宋词,并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
          (2)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4 11: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19.【冲刺题】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由“长烟落日”你联想到了哪两句诗?
          (2)分析全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20.【名题】阅读李煜《相见欢》一词,回答问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词中画线句所表现的画面。
          (2)在抒写感情时词人为什么要选择“月如钩”这一意象?
          21.【模拟题】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意思是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布满“薄雾浓云”,这阴沉沉的天气使人愁闷难挨。
          B.“瑞脑”,一种名贵香料,“金兽”,兽形的铜香炉。此句写词人优裕的生活环境与闲适心情。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全词脍炙人口的佳句,取譬喻情,含蕴丰富。
          D.此词的艺术特色之一是词人眼中所看到的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2)渲染寂寥孤独的环境氛围,表现淡淡哀愁的句子是哪一句?
          (3)“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凉”字包含有怎样丰富的意义?
          (4)有人说,词中李清照的愁是因人瘦而愁,你同意这说法吗?为什么?
          22.【冲刺题】赏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各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的上片描述 生活,下片描写 场面。
          (2)词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
          (3)哪一句诗使全词的情感由雄壮变为悲壮了?
          23.【名题】赏析《山坡羊 潼关怀古》并答题。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一个“聚”字写出了 ;一个“怒”字表现了 。
          (2)归结全篇主旨的句子是 。
          (3)仔细品味下面画线的句子,说说加点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画线语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4.【预测题】古诗比较赏析。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6-7-24 12: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这两首诗中有一些动词用得极妙,如“合”“斜”“蒸”“撼”,请选择一个略作赏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欲济无舟楫”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3)写出作者去故人庄作客的全过程,并感悟这样写的好处。
          (4)比较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感情和不同风格。
          25.【名题】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下列三个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_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考前劲练]答案
          1.(1)观 抒情为主 (2)不能。“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观沧海》并不体现“悲壮”,而是“雄奇豪迈” (3)建功立业、一统天下
          2.(1)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意同即可)
(2)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意同即可)
3.(1)使读者不仅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胜景,还可以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致、洒脱性格及开阔的胸怀。
(2)二者同有一个“西”字;都具有婀娜多姿的体貌;都是美在其风神韵味。
          4.(1)城阙(或:长安) 五津(或:蜀州)
(2)这两句诗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它一冼以往送别中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5.(1)开轩面场圃;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示例: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诗中有画;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6.(1)闻道龙标过五溪 ②随风直到夜郎西
(2)这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希望把自己满腔的悲愁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友人。诗句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也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7.(1)咏史抒怀,运用联想 (2)诗歌 词 (3)不一致 杜牧讥讽周瑜靠侥幸成功 苏轼把赤壁胜利归功于周瑜的镇定指挥,充满赞美
          8.(1)知时节(或:当春发生) (2)第二联从听觉来写,第三联从视觉来写
(3)示例:潜;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可以选其他词语分析,符合要求即可)
          9.(1)五律 送别 比喻 拟人 对偶 (2)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10.(1)第二联(或颔联) (2)颈联对仗 (3)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1.(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2.(1)①既饱含了无限的辛酸,又流露了内心的愤懑不平 ②展露了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 (2)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3)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人生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但不能悲观,要积极进取,诗句表现出了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符合大意即可)
          13.(1)D. (“花”指国家,表明作者甘愿为国家继续做有益事情。)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强调了离愁的深重无限,同时生动表现出作者的心潮不平。
          14.(1)悲 (2)悲叹身世,体现诗人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
(3)第一句“二月江南花满枝”描绘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对第二句“他乡寒食远堪悲”形成反衬,鲜明写出诗人寒食节远在他乡悲苦孤寂之状,以乐衬哀,凸现“堪悲”之情。
          15.(1)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2)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16.(1)渭水平原上猎物藏身的野草都枯萎了,猎鹰的眼睛显得特别锐利;积雪消融,骏马脚下再无滞碍,奔驰起来更加轻快。(意思对即可)
(2)流露出了将军成功狩猎后轻快、欢欣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17.(1)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 (2)B
          18.(1)日高人困之时,口干舌燥的作者来到了一个农村。(意对即可)
(2)当时作者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可以看出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意对即可)
          19.(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阕侧重描写,下阕侧重抒情,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也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20.(1)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残月如钩,借景抒情,塑造了一种悲凉凄惨的意境,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寂寞和痛苦难挨的心境。
          21.(1)B 此句的意思是瑞脑香在金制的兽形香炉里慢慢燃尽,表现词人度日如年的煎熬和难以排遣的愁思。 (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3)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佳节不能与亲人相聚的心里凄凉。
(4)不同意。联系全词看,作者的深层的思想感情却不是这样,而是瘦因愁而生,愁因丈夫流落在外而生,全词抒写的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2.(1)军营 战斗 (2)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大业 (3)可怜白发生
          23.(1)潼关的雄伟气势 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作者的感慨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24.(1)如“合”形象地写出了林木环绕,绿树葱茏的情景;“斜”勾画出一幅隐隐青山横在村郭之外的色彩明丽的水彩画。“蒸”写出了洞庭湖水气蒸腾,氤氲万状,云气笼罩的奇观,显出洞庭湖的雄伟气势;“撼”写洞庭湖水用它激荡的水波冲击着岳阳重镇,写得极有声势,极有力量。
(2)“我”多么盼望有舟一叶,能够渡越洞庭,划向宦海,出来做一番事业啊。表达出想出仕,而又不可能的矛盾心理。
(3)按时间顺序,先写寻访朋友的原因,赴约途中所见的故人庄,与故人宴饮,与故人告别;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4)不同的感情:《过故人庄》
描绘了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寄托了自己不甘隐居、迫切求仕的心情,向张丞相表示了渴望得到援引的要求。不同的风格:第一首诗格调清新自然,真挚亲切,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第二首诗虽是求荐诗,但不亢不卑,委婉超绝,全诗像一幅泼墨写意画,把洞庭湖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美。
          25.(1)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24 21:59 , Processed in 0.06045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