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9|回复: 3

2014初三语文上册各省作文同步测试题1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00: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考冲刺点拨与提升专题:话题作文
          备考导航
          知识盘点
          考点梳理
          中考话题作文多从社会、自然、情感、人生四个方面设题。社会话题焦点是关注热点,关注科学,关注时尚;自然话题多以关注生态环境为主要设题点;人生话题大都让考生探讨有关人生志向、价值、目标等方面的内容;情感话题多是引导考生重温亲情、表现亲情。
          常考题型
          材料+话题+写作要求
          材料多为文字材料,或事迹,或故事,或引导语,或格言,或寓言等。
          例如:记者采访一位著名的登山运动员。
          问:是什么力量让你去征服一座又一座山?
          答:因为山在那里。
          山在那里,这是多么朴实而又意蕴深远的回答啊!其实,除了大自然的山之外,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不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山”摆在那里,让我们去面对吗?
          请你以“面对摆在那里的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提分妙招
          锁定命题
          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中,尽管话题作文风光不再,已失去霸主地位,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入,作文命题体现人文性、时代性,开拓考生思维,让考生充分表达感情,彰显写作个性的要求会继续得到加强。而话题作文的特点是,考生通过能动自主地发挥,张扬写作个性,充分而又自由地表达个人的情感和看法,既在内容上开拓,又在文体上创新,最大限度享受写作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这方面考虑,新一年中考中,采用话题作文的可能性一点也不能排除。况且每年总有一些考区采用话题作文,因而不能放松对话题作文的精心准备。
          复习锦囊
          对于作文而言,审清题意永远是第一步,并且是关乎全局的关键一步。平日复习,要首先重视和加强话题作文的审题与练习。
          1.重推敲,吃准话题含义。用作话题的词语,无论是表意单一的,还是含义丰富的,我们都应该掌握其具体含义。对于表意单一的词语来说,我们可以运用解词法或同义辨析法准确把握话题含义。比如,对“珍惜”这个话题,通过比较它和“珍贵”这一组近义词可以发现,“珍惜”强调珍视爱惜,“珍贵”强调贵重。那么,文章只写某一物品贵重而不写人对它的珍视,那就是离题。对于词义丰富的话题来说,我们不妨找出其本义和引申义,或找出其不同词性再分别释义,这样,就能够全面把握其含义了。比如,“希望”这一话题,作动词讲,是指盼着所想的事成为现实;作名词讲,是指愿望。如果你片面地将“希望”话题等同于其中某一种含义,你的思路就会受到限制。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运用相应的语文知识进行推敲,可以使我们吃透话题含义。
          2.求全面,把握整体内容。对于日益增多的短语式话题作文来说,一方面要抓住话题的“题眼”,另一方面要将整个短语(即话题)视作一个整体对待,不可偏废。比如,面对“真诚道歉”这个话题,我们知其题眼是“真诚”。如果你就此大谈为人要真诚、待人要真诚,那就离了题,因为话题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词,即“道歉”。只有写出道歉行为中的真诚,才算合乎要求。又比如,以“成长与追求”这样的并列短语为话题,必须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在思辨中启思、构思,因为话题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必须兼顾二者,而不能留此舍彼或者留彼舍此。那样,就会偏离话题。
          3.细寻觅。兼顾正反两面。词语也好,短语也好,大都有自己的反义对象,即对应的反义词、反义短语。审题时若能够找出话题的反义对象,对于从侧面理解话题和表现主旨是有积极作用的。比如,审视“有家真好”这个话题,我们发现它的背后是“无家不好”这个论断。这样一来,我们在选材、构思时如果能将“有家”和“无家”进行对比,文章对话题的诠释显然会更有深度一些。
          4.多留意,铭记导语要求。我们不妨来看一则话题作文试题:
          一是要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部分,绝不能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话题的真正含义。近年来比较盛行比喻性话题,比如,从“门”中读出“沟通、交流”之意,从“歌”里读出颂扬之意,从“山”中读出“困难与阻隔”之意,从“心中的阳光”中读出“温暖、爱心”等意,如此等等。扣住比喻义来写,更合乎命题者的意图,三是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比如,面对以“借口——弱者的托辞”为话题写作,首先必须理解什么叫“借口”。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你去为某人的借口开脱,甚至赞扬起来,那么文章的感情色彩就不正确了。
          方法淘宝
          1.时空飞扬构思法。通过联想和想像,跨越时空阻隔,放大或缩小事件,把相同、相近或相反的东西联结组合起来,从而表达中心。具体技法有:
          (1)联系现实法。联想物来自于现实或与现实暗合。
          (2)溯古法。联想物来自于历史、掌故、传说等。
          (3)比较法。联想物来自于与话题立意相关的人、事、物、言论、诗文等,加以类比或对比,使之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6-7-24 01: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2.话题作文拟题九法。
          (1)引用化用法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乐曲、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如“诚信”话题——“实话实说”;“等待戈多”话题——“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词);“雕刻心中的天使”话题——“你看你看,天使的脸”(歌名);“留一点空白”话题——“玲珑”(棋局名)。
          (2))巧用词语法
          这种方法,是指运用巧换词序、词语对举、词语谐音、词语拆分等方法,使题目妙趣横生,如“做缜密的勇者”、“遥望晶莹 近观纤瑕”。
          (3)反向拟题法
          这种方法,是指将“反弹琵琶”法运用于拟题之中,彰显思维创新的魅力。如“忙人闲事”“息者,生也”等。
          (4)妙用修辞法
          这种方法,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设问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如“让心情打个盹”,通过比拟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生动形象。“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巧设对偶,拓展意境,发人深省。
          (5)巧用算式法
          这种方法就是巧妙运用数字或者运用数字构成数理化算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这种标题往往能够准确概括出文章的内容,简练精当,并且形式新颖,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启示。如“团结”话题——“1+1﹥2”,表明“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忍”话题—“忍让≠懦弱”,否定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6)中外结合法
          此法指的是引用或者音译一些人们熟悉的外语短语或句子作为题目。这种标题,具有幽默色彩,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如“幸福”话题——“我的感觉,I
am fine”;“生活”话题——“搞笑课堂one and two”。
          (7)诗情画意法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并茂,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韵味无穷。如“窗棂边的栀子花”;“我想握住你的手”话题——“滴露的康乃馨”。
          (8)设置悬念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引导读者去追寻。如“乌鸦笑了”“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9)怪异另类法
          这种方法,就是避开以上几种常见的命题方式,而采用一些怪异、另类的形式来命题,以便达到更加惹人注目的效果。如“人生”话题——“梳子与梳子”,两把小梳子,演绎了一出人生大戏剧;“环保”话题——“有鼠自远方来”,有鼠自远方来,悦乎?悲乎?
          典例精解
          【典例一】
          “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①趣味;兴味。②有趣味的。③志趣。请以“趣”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可以写乐趣、兴趣、情趣、志趣……(不可用话题做题目)
          【解密】这是一道引语+话题作文命题。要写好本话题作文,关键有二:首先要围绕着“趣”字来选材。作文题目不仅对“趣”字的含意进行了权威的解释,还就写什么的问题做出了既必要又充分的提示——“可以写乐趣、兴趣、情趣、志趣……”显而易见,只要是与“趣”有关的人、事、景、物等,都在取材范围之内,都可以选择来写。能选择自己熟悉的经历过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趣人”“趣事”等来写,会显得更加与众不同。再次重点在“趣”字上做足文章。在具体的作文过程中,不仅要把与“趣”有关的内容确定为写作重点,还必须通过具体的叙述、细致的描写、周密的论证等,把“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交代清楚,要具体地写出“趣”之所在。选择记叙文体,应该通过对话、细节等把“趣”写具体,即写出“趣”来;选择抒情文体,则应该展开联想和想象,既写出现实生活中的“趣”,又写出想象中的“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26
发表于 2016-7-24 02: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试题)
          【满分作文】
          初三之乐趣
          一考生
          俗话说“人到初三,身不由己”,的确,初三是一个冲刺阶段,每天有大量的习题、资料,确实很累,但我却发现,初三也是充满乐趣的。
          棋之趣
          虽然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但仍然有人在利用下课时间下棋。下课铃刚响,就有人发话了:“来来来,我要与你大战三百回合!”这边一叫阵,那边也不含糊:“嗨,我还怕你不成?来!摆上。”几步棋以后,那边有点儿发蒙:“嗨,我的‘炮’呢?”“不是被我‘吃’了吗?”“吃了?啥时候的事?我咋没注意呢!不会的呀,一定是你玩赖了。”于是,一番唇枪舌剑,一阵面红耳赤,大家也跟着哈哈大笑。“重来重来,我保证在十招之内把你拿下。”听听,一定是“棋圣”在放狂言。第五招刚到,上课铃骤响,众棋手只能恋恋不舍地乖乖回教室,而“棋圣”的一句“明天再来”,又引来大家的一阵大笑。
          歌之趣
          预备铃响过后,班里的小歌王在大家的鼓励下登“台”献艺,谁知刚唱了一句,就有人做呕吐、晕倒状,我学着小沈阳的口气对小歌王说:“小歌王,你这杀伤力咋这么大呢?”全班笑成一团,小歌王却因自尊心受挫而掉眼泪了。这时,老师恰巧走了进来,他止住大家的笑声后说:“请人献歌,当多给予鼓励才是。”于是,在大家一而再、再而三的掌声和请求声中,小歌王决定再来一首,于是,歌声一片,笑声一片,掌声一片……
          淘之趣
          自习课上,老师缺位。同学们见机会难得,便三个一群,五个一堆,有探讨问题的,有说笑打趣的,还有唠嗑的、作画的、写诗的、看小说的,那叫一个热闹。忽然,耳畔传来“笃笃笃”的声响,高跟鞋!老师的高跟鞋!于是个个正襟危坐,装模作样,有读“学而不思”的,有背“地球绕太阳”的,有画抛物线的,有比画左手定则的……你别说,同学们的反应还是蛮灵敏的。
          其实,初三生活中的乐趣还有很多,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发现它、感知它。
          【点评】文章选材新颖独特。作者硬是在校园生活中发现了“棋之趣”“歌之趣”“淘之趣”,作者注意观察生活,也注意记录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本文语言具有表现力。“棋之趣”中的几组对话,勾画出了多个个性鲜明的学生形象;“淘之趣”中的几处简笔,把“淘”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文章结构富于变化,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章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
          【典例二】
          请以“源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3)不得抄袭。
          (湖北天门中考试题)
          【解密】这是一道直接式话题作文命题,“源泉”即是命题,也是话题。“源泉”话题宽泛,意义深刻。审题时,既可以从小处入手,单纯地理解为水的源头,或有源头的水,这样就可以将主题确定为珍惜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水的作用等;也可以从广处审题,生发出“自信是成功的源泉”“亲情是成长的源泉”“责任是伟大的源泉”“善良,是生命的源泉”等关于成长、责任、生活方面的主题。确定主题后,需要选择鲜活的材料来写。例如,写“水是生命的源泉”,就需要借助于大量的数据或新闻史事来佐证,给读者以鲜明的对比或强烈的震撼,让读者感受到“水”的珍贵与伟大。材料应求新,材料的表述方式应该与行文的风格相匹配。结构上,可以选取对比式、小标题式、回环反复式等。在角度上,可以运用拟人手法,将景或物人格化,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现主题,例如表达“水,是生命的源泉”,可以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将“我”幻化为一滴水,用“我”的视角展现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以“我”之口强烈谴责不珍惜自然资源的卑劣行径等。
          【满分作文】
          寻找生命之源——水
          引子
          “老总,请问,我们厂的污水排到哪儿呀?”
          “排在……我们厂旁不是有个水塘吗?就排在那里吧!这点小事还来问我,要你干吗?”
          “那废品扔哪呢?”
          “也放在那塘里吧,反正那塘没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6-7-24 03: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子一天天过去,水塘里四处漂着有毒的废品,河岸周围的草儿枯黄了,鱼儿也死了许多……终于有一天,水塘里的水精灵待不下去了,她要去寻找新的家。
          第一天
          水精灵出发了,一路上她左顾右盼,想寻找最合适的水源。终于,她来到一口井前,她不想再东奔西跑了,心想:就委屈一下待在这里吧。水精灵正要跃进去,突然,她看到一个老伯搬着一块大石头,艰难地向这边走来。只见老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把石头盖在井口说:“老井啊,你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你哺育了我们多少代人,可如今那边的化工厂却开了暗沟,污水渗入了你的体内,我小孙子喝了你的水中毒了,现在正在医院抢救呢!老朋友,再见了!”说完,盖住了井口。
          水精灵一听,摇摇头,这儿也不是她的家,便继续向前走。
          第二天
          水精灵走了一天,累了,她来到一棵枯树旁停了下来,心里思量着:那边不是有座大山吗?山里不是有股清泉吗?“对了,就到那儿去!”水精灵又走呀走呀,走了好长时间,只见面前出现了一座光秃秃的土山,一个个树桩星罗棋布。她越发不可思议了:原本山清水秀的地方怎么会变成这样呢?一只老秃鹰在树桩上喘着气,她忙上前去问:“老哥,为什么这里变成这样了?原来的那股泉水呢?”老鹰抹了抹眼泪,说道:“别提了,自从人们开发这座大山后,我们漂亮的家园就没有了,泉水也就枯竭了!”
          水精灵又一次失望地离开了……
          第三天
          当水精灵走得筋疲力尽时,忽然刮起了大风,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下起了雨,水精灵想:“下雨了,我能找到我的同伴了,可是这水怎么是酸的……”水精灵只好无奈地躲了起来。
          第四天
          水精灵没有找到家。
          第五天
          水精灵还是没有找到家。
          第六天
          水精灵找呀找呀,来到了一座原始森林,这儿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也许这儿有我的同伴。”水精灵自言自语道。终于在森林的最深处,水精灵找到了她的同伴,只见天池里倒映着蓝天,树木,“多么清澈的水呀!”水精灵欢呼雀跃着。
          【点评】美丽的童话,令人心酸的故事。古往今来,人类歌颂水、赞美水,并不仅仅是因为水的雄奇壮美和妩媚多姿,更重要的是,水是生命的源泉。文章以引子开篇,颇能吸引读者,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接着以水精灵寻找新的家园为线展开情节,生动形象地控诉了人类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罪行。文章以童话体裁,形象生动地告诫人们: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我们生命的源泉吧!
          围猎中考
          真题演练
          1.(四川南充中考)成长是一首诗,咏叹着时光的幸福回忆;成长是一支歌,跌宕着岁月的欢乐感伤;成长是一幅画,渲染出生命的七彩真谛。成长是年龄上的长大,成长是思想上的成熟,成长是心智上的完善……请以“成长”为话题作文。
          要求:(1)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写作指导】“成长”是一个大家熟悉的话题,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到走进学堂,到长大成人,这就是成长。但“成长”的涵义不仅仅是指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更重要的是情感地逐步丰富、思想
慢慢成熟和心智地渐渐完善。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在心灵的深处搜寻那些成长中对自己影响重大的人物和事情,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在文体的选择上,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以及自己所占有的写作素材,可以写成记叙文,叙述成长过程中令人感动的事情,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可以写成议论文,阐述对成长的认识和看法;也可以采用寓言童话、日记体、书信体、焦点访谈等结构方式,在结构方面加以创新,凸现写作特色。在写作中,还要做到选材真实,不可虚构和编造,要抒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选材角度尽量要小,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截取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情或一点认识来写,采用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展现蜕变经历,挖掘生活哲理,表达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和深刻认识,使文章立意更具思想深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7 18:54 , Processed in 0.05208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