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4 06: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㈡出师表(节选)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③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5.解释加点的词。
①平明之理()②论其刑赏()
③以遗陛下()④贞良死节()
6.解释下面的短语。
①作奸犯科
②悉以咨之
③优劣得所
④性行淑均
7.翻译。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8.列出文中的几组反义词。
9.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四字短语。
①第一段作者提出了的建议;②第二段作者作出了;
③第三段作者作出了;④第四段提出了的建议
10.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在下边横线上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诫子篇①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志③,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④,多不接世⑤,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选自《诸葛亮选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今山东临沂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诫:告诫。②夫:放在句首,引起下文的语气词。③淫:不节制,放任。慢:懈怠。④枯落:指枯木落叶。⑤接世:接触社会,服务社会。
【解读】虽然是古人教子,今天读来仍受益非浅。作者先正面劝告:有志之人要“修身”、“养德”、“淡泊”、“宁静”,须立志求学、增长才干。再反面劝戒:不可“淫漫”“险躁”,青春易老,年华易逝,如不抓紧学习和修养,错过时机就悔之晚矣。全文语言精警,情意恳切,拳拳的爱子之心让人难以释怀。
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诸葛亮的信息,剪辑一个百字左右的“大话诸葛”。
2.翻译全文。
3.写出《诫子篇》中作者正面劝戒的句子。
4.写出《诫子篇》中作者反面劝戒的句子。
5.从文中积累一条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自主探究
【探究导向】
亲贤远佞的思想是本文论述的重点。表文先用了较多的篇幅谈“选贤与能”——在政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指名提到的有四个人,即郭攸之、费祎、董允和向宠,提官职而未指名的有三个人即陈震、张裔和蒋琬。这些人都是王佐之才,平日为诸葛亮所器重,但在表文中只着重地称赞他们的优良品格,说他们“志虑忠纯”,是“贞良死节”之臣;又特别强调他们是先帝“简拔”出来的,值得信任。尤其发人深思的是,文中还插入一段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从而引出全文最重要的一个结论:亲近贤臣,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诸葛亮之所以如此重视“亲贤远佞”,是因为历史上有太多因反其道行之而误国害民的事例,你能列举一二吗?
【探究心得】
第25课词五首
阅读要点
【语言卡片】
1.生字
mò脉pín蘋zé舴měng艋huī麾
2.雅词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重山峻岭。
老夫:作者自称。
聊:姑且,暂且。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黄,黄犬。苍,苍鹰。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之多。骑,一人一马称一骑。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微霜:稍白。
节:符节。古代朝廷使者所持的凭证。
云中:古郡名,在现在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