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9|回复: 3

西城区初三语文上册同步训练题及答案全集6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00: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崩殂( ) 妄自菲薄( )
          昭( ) 陟罚臧否( )( )( )
          卑鄙( ) 猥自枉屈( )( )
          咨诹( ) 庶竭驽钝( )( )
          攘除( ) 以彰其咎( )
          2.下列加点字字形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新课标第一网xkb1.com
          A.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B.以遗陛下(遗留)
          C.性行淑均(善)
          D.夙夜忧叹(早晨)
          3.与“躬耕于南阳”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苛政猛于虎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受任于败军之际
          4.下列“之”的用法有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同,这一项是( )
          A.恢弘志士之气
          B.先帝称之日能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5.与“以光先帝遗德”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悉以咨之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6.《出师表》中的“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兴五年,作者________出师伐________,临行时写表给________。
          7.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武松——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七擒孟获 D.刘姥姥——进大观园
          8.根据理解写出课文原句。
          ①诸葛亮在出师前,对蜀汉面临的形势进行了一分为二的分析,其中指出的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出师表》中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出师表》中“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中的“此”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66
发表于 2016-7-24 00: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课内阅读
          文段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9.对下面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粗布衣服。 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B.布衣:平民。 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C.布衣:穿布衣的人。 后值倾覆:后来正好倒塌。
          D.布衣:平民。 后值倾覆:后遇城墙倒塌。
          10.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求闻达/于诸侯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1.下列句子中,表明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一项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C.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叙述自己一生处于乱世
          B.然后着重叙述先帝三顾草庐一事
          C.最后概述自己与先帝长期共患难的历史
          D.全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效忠蜀汉的心愿和报答先帝深恩的决心
          文段二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夙夜忧叹(早晚) B.攘除奸凶(排除、铲除)
          C.以告先帝之灵(劝告) D.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大意。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5.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忠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6-7-24 02: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16.用选段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1)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词五首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斜晖mòmò________________ 白pín________________洲
          右qínɡ________________苍 锦帽diāo qiú________________
          酒hān________________ zé měnɡ________________
          huī________________下zhì pī lì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望江南》(梳洗罢)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________》一出,岳阳楼从此声名大振。
          (3)《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________,号________,是________之一,在词的发展史上开创了________词派。
          3.下列诗句的作者、朝代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南宋
          B.物是人非事事休——温庭筠——唐
          C.浊酒一杯家万里——李清照——南宋
          D.沙场秋点兵——辛弃疾——南宋
          4.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⑤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也拟泛轻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⑧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
          A.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6-7-24 02: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课内阅读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洲。
          6.表明女子孤寂、落寞之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_。
          7.“过尽千帆皆不是”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29 08:03 , Processed in 0.05712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