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9|回复: 1

九年级语文故乡同步训练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00: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故乡》学案
          教学目标:
          1.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 了解小说的特点并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预习提纲:
          (一)、生字识记
          阴晦( ) 瓦楞( ) 胯( )下 獾( ) 秕( )谷
          鹁鸪( )( ) 髀( ) 嗤( )笑 絮絮( ) 瑟( )索
          蜷( )缩 寒噤( ) 折( )本 惘( )然 恣睢( )( )
          潺潺( ) 黛( )色 愕( )然 五行( )
          (二)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有小说集《 》、《
》等;散文诗集《 》、散文集《 》以及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情节把握。(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 ”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1)、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2)、“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
          老屋的寂寥,决定搬家。
          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杨二嫂”的变化。
          闰土的变化。
          (3)、“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
          二、故乡的景
          在课文结尾,文中的“我”这样写到: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使我非常的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教师板书:悲哀)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为什么二十年后的一次故乡之行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请大家看课文,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
          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
          (故乡的景、故乡的人。)
          提问:故乡的景色怎样?这一段描写写出了故乡怎样的特点?哪几个词语能集中表现出来?
          学生思考回答:
          齐读来感受一下这种悲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应不断发展变化进步,可为什么故乡会越变越糟了呢?联系课文背景思考。
          时代背景:
          老师小节:
          三、故乡的人
          1、提问:课文中写了故乡哪些人,主要写了谁? 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来表现“我”的悲哀?
          我们先来看看二十年后的闰土有哪些方面的变化使我悲哀。 要求学生列表比较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动作语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26
发表于 2016-7-24 00: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生共同归纳梳理:外貌的变化、与我的距离、生活的现状、精神的麻木、寄希望于偶像。
          小结: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得满脸愁苦、麻木迟钝,成了一个木偶人。
          2、提问:为什么闰土变成“木偶人”了呢?找出课文中的原文回答:
          归纳:
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由于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3、提问:杨二嫂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作者也是通过对比,写出杨二嫂的变化。细读课文找出杨二嫂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的关键词语,分析一下杨二嫂有什么变化。
(插幻灯片)
          明确:肖像“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
          性格:
          行动“……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性格:
          小结: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
          4、提问: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讨论并归纳:
          如果说闰土的麻木让人同情,那么杨二嫂就令人可叹可鄙了,他们被生活压迫的扭曲了,“我”怎能不悲哀呢?所以这篇文章读起来让人感到特别的沉重。
          5、总结:小说塑造的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他们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俞前后农村生活的破产,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穷困,以及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亲。在分析了故乡的人的变化,我们来一起分析故乡本身的变化。
          二、思考:
          (一)讨论找出文中描绘故乡的片段。
          A、记忆中的故乡
          B、现实中的故乡
          C、憧憬中的故乡
          (二)讨论小说最后三个自然段是以议论为主的议论段。议论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①分析词语:三个“辛苦”的内容
          ②“我”的希望为什么觉得“茫远”?
          ③用“路”比喻什么?“这”指代什么?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9 16:49 , Processed in 0.06658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