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3|回复: 2

2014初三语文·短文两篇·重点词语掌握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00: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短文两篇 练习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基础字词
          (一)重点字识记
          统筹 狡黠 滞 碍
          (二)重点词语掌握
          学究: 诘难: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滞碍:
          吹毛求疵: 阐证:
          要诀:
          (三)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并说明句子的意思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怡情 傅彩 长才
          句子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惰  藻饰 矫
          句子
          3、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范
          句子
          4、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
          鄙   羡
          句子
          二、文学知识
          (一)培根, 国 家、 家,著有《 》、《 》等。
          (二)《不求甚解》选自 ,作者 ,原名 ,当代 。
          三、课文掌握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A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却对马克思的著作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精神实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4 00: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B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C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D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小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小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1、引文部分使用了 和 两种论证方法。
          2、A段引文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
          3、B段引文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
          4、D段引文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
          答:
          维度B 能力提高
          读书乐 乐读书
          谈到如何学习语言,有的人总是一味强调“苦读”,甚至举出古人悬梁刺股的故事,以为勤学的佳话。
          学习语言应该刻苦,但学习绝不仅仅是苦,更不是越苦越好。头悬梁锥刺股,精神或许可嘉,可做法实在不值得称道。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到读书的乐趣,才能乐于勤奋学习。许多学业上有成就的人,刻苦攻读往往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要享受读书的乐趣,就得思考。只有通过思考,你才能获得知识,为认识真理而兴奋,为解决疑难而激动,真正体会到创造的愉快,因而感到愈读愈有味道。
          有两种毛病会影响读书的兴趣,一种是“懒学症”,一种是“恐学症”。有的同学懒,读书不动脑筋,拿起书本,不知他在看书,还是书在看他。这样漫不经心地去读,不是积极、主动、深入地钻研问题,思维活动没有展开,自然享受不到思考的快乐。有的同学怕,视读书为灾难,拿起书本,担心的是作业,害怕的是考试,这样的读法,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思维没有活跃起来,又有什么乐趣可言?
          读书之乐与懒于思考、害怕思考的人无缘。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兴致勃勃地去探索问题,你才能像高尔基那样,体会到“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从而使“苦读”变为“乐读”。
          1、文中有“悬梁刺股”的故事,请列举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中其他的宏扬刻苦学习精神的成语
          答:
          2、文中所讲的“读书乐、乐读书”是指的是在学习中不用再提倡刻苦的精神了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
          维度C 探究应用
          比较作文 再谈“不求甚解”与“追本穷源”
          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66
发表于 2016-7-24 02: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1)文体为议论文
          (2)破题析题:什么是“不求甚解”和追本穷源”。根据不同的写作需要与中心要求,来选取有意义的内容进行论述
          (3)注意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4)要在文章的结尾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破有立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基础字词
          (一)重点字识记
          chóu;xié;zhì
          (二)重点词语掌握
          迂腐的读书人;诘问,为难;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不通畅;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阐述论证;重要的诀窍;
          (三)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并说明句子的意思
          1、使心情愉快;(给言辞)增添光彩;增长才干,才能;读书够得上使人心情愉快,令言 辞添彩,使人增长才干。
          2、懒,懈怠;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做作,不真实;读书花费太多的时间,人在其中是容易懈怠走神的,而说话过于堆砌词采就会显得说话人太过于做作,不真实了。
          3、这里是衡量、检验的意思;书上所列的东西,如果不用经验去检验它,它就会不适应于自己。
          4、看不起;羡慕;狡猾的人看不起读书,愚蠢的人羡慕读书,只有聪明智慧的人通过读书来达到一定的目的,然而书并不是通过发挥什么作用来使人读它来吸引人的。
          二、文体知识
          (一)英;哲学;作;随笔;新工具
          (二)《燕山夜话》;马南邨;邓拓;作家
          三、课文掌握
          1、例证法;引证法
          2、强调今天学习“应该抱虚心的态度。”
          3、引诸葛亮的例子,赞扬“观其大略”式的“不求甚解”的高明。
          4、宋儒陆象山的语录,说明“未晓处且放过的方法与陶渊明的提法”很相似。
          维度B 能力提高
          1、凿壁偷光、聚萤映雪
          2、作者讲乐读书,指的是要在读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不能以读书为苦,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这与是否具有刻苦精神无关,乐读书同样需要对学习的刻苦精神来支持来进行,如果没有刻苦精神,压根就不读书,一样也谈不上得到读书的乐趣。刻苦是任何一项事业想要取得成功都必备的条件,是精神手杖。
          维度C 探究应用
          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3 17:59 , Processed in 0.05493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