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4|回复: 3

2014九年级语文·出师表·重点试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00: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同步测练
          一、基础演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中道崩殂( ) (2)陟罚臧否( )
          (3)以遗陛下( ) (4)裨补阙漏( )
          (5)行阵和睦( ) (6)猥自枉屈( )
          (7)夙夜忧叹( )(8)庶竭驽钝( )
          (9)斟酌损益( )( )(10)以彰其咎( )
          (11)咨诹善道( )(12)临表涕零(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光先帝遗德( ) (2)引喻失义( )
          (3)以遗陛下( ) (4)悉以咨之( )
          (5)猥自枉屈( ) (6)斟酌损益( )
          (7)咨诹善道( ) (8)以彰其咎( )
          (9)先帝不以臣卑鄙( ) (10)遂许先帝以驱驰( )
          3.理解下列古今词义的区别。
          ①秋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开张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痛恨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④卑鄙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⑤感激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⑥谨慎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4.理解下列加点词的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 )
          (2)恢宏志士之气( )
          (3)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
          (4)有所广益( )
          (5)亲贤臣,远小人( )
          (6)攘除奸凶( )
          5.解释下列句子中一词多义。
          (1)以: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 遂许先帝以驱驰
          (2)遗:A以光先帝遗德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论: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B每与臣论此事
          (4)效:A愿陛下托称以讨贼兴复之效
          B不效,则治臣之罪
          6.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4 01: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7.翻译下列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二、同步解读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用原文填空。
          (1)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 , 。
          (2)表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 , 。
          9.结合课文,请概括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建议?
          10.文中的“寄大事”指什么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66
发表于 2016-7-24 02: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11.文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两件事?
          12.陆游曾经评价《出师表》时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从《出师表》中诸葛亮对汉室具有什么情感?
          三、美文赏析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坐而待亡: (2)并日而食:
          (3)殆死潼关: (4)凡事如是:
          14.翻译下列句子。
          (1)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2)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5.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16.诸葛亮从哪些个方面提出了蜀国当时的问题及自己的疑虑?
          17.结合选文分析诸葛亮的形象?
          四、创新写作
          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中心突出,立意正确,选材新颖,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流畅。字数在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24课
          1.(1)cú (2)bìquē(3)háng(4)jiù(5)zhì pǐ(6)wèi(7)shù(8)wěi
          (9)zōu(10)sù
          2.(1)发扬光大(2)适宜、恰当(3)给予(4)询问(5)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6)斟酌情理(7)询问(8)表明、显扬(9)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0)奔走效劳
          3.①时刻;秋天(季节) ②扩大:店铺开业 ③痛心遗憾;深切的憎恨 ④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不讲道德 ⑤被感动并受到激励;因对方的帮助对他产生感激之情
⑥认真、慎重;做事耐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66
发表于 2016-7-24 02: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4.(1)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2)恢宏,形活用动,“发扬光大”。(3)良实,形活用名,“善良诚实的人”。
(4)广益,形活用动,“扩大增加”。(5)亲,亲近,形 活用动远,疏远,形活动。(6)奸凶,形活名“奸邪凶顽的敌人”。
          5.(1)介词,用、把;连词,因;连词,表行为目的,相当于“来”。
          (2)遗留;给予。(3)判定;谈论。(4)任务;成效。
          6.妄自菲薄、计日而待、三顾茅庐
          7.(1)这实在是决定危急存亡的时刻呀。
          (2)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3)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4)如果有做奸邪的事,犯科条法令或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5)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收效。
          (6)一定是队伍之间和睦相处,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7)亲近贤良的大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就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8)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听察采纳好的言论。
          8.(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 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10.兴复汉室。
          11.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
          12. 对刘备的追念感怀;对刘禅的殷切期望;对北伐的坚定信心。
          13. 灭亡;吃饭;几乎;这样。
          14.(1)我接受任命以来,睡觉睡不安稳,吃饭不知滋味。
          (2)我一定谦虚谨慎,不顾劳累,竭尽自己的才能,直到死去才停止。
          15.诸葛亮分析了蜀国当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坚定君臣北伐的决心,表达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
          16.(1)不宜采取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
          (2)不宜有畏难情绪;
          (3)不宜打算不经历危险来安定天下
          (4)不宜有一蹴而就的观念;
          (5)不宜再拖延时间等待,使兵力损失。
          (6)不宜长期与曹操对峙,而应立即出兵。
          17.诸葛亮洞察世事、忠贞不二,具有军事家、政治家的风范。
          18.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1 16:27 , Processed in 0.065469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