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7|回复: 1

2014九年级语文·登岳阳楼·同步训练题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0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6课《登岳阳楼》同步练习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坼( ) 戎( ) 轩( ) 涕( ) 泗( )
          二、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这首诗歌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
          四、就诗中的颔联写几句赏析的话。
          答:
          五、比较阅读《登岳阳楼》,完成下列各题。
          (甲)登岳阳楼
          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①游。三年夜郎客,一柁②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释]①浪荡:放浪游荡。这里是游来荡去的意思。 ②柁:同“舵”,这里代指船。
          (乙)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甲诗中的“浪荡游”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中的“亲朋无一字”中的“字”应解释为___________。
          2.甲诗对“犹嫌未奇绝”中的“奇绝”没有展开描写,而乙诗中却有具体地描写,其诗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
          4.请分析这两诗的不同写法。
          答:
          5.下面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66
发表于 2016-7-24 00: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A.杜诗的“孤舟”句和萧诗的“一柁”句写出了两位诗人乘船在湖上漂泊的生活。
          B.杜诗“凭轩”句和萧诗“看山”句,都抒写了诗人登楼远望、无限感慨之情。
          C.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不以己悲”、关注社稷安危的豪壮之情。
          D.杜诗以咏叹登楼始,以感慨家国多难结,诗风苍凉沉郁;萧诗以浪迹江 湖始,以登楼揽胜结,诗风清新飘逸。
          参考答案
          一、chè róng xuān tì sì
          二、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三、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四、这一联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漂浮在湖水中一般。只这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绘出来了,给人意壮美之感。(能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即可)
          五、阅读理解
          1.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书信。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甲诗从登楼前自己感受和游湖所见写起,在最后的结句中才点题登楼;乙诗先写登楼所见,开笔点题,然后由所见之景展开联想,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思。
          5.C(萧诗没有抒发“关注社稷安危的豪壮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9 01:58 , Processed in 0.04286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