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1|回复: 0

初三语文第一单元《雨说》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00: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79年,中国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身在海外而关注中国大陆.此时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诗中“雨说”即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修辞手法: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作者简介: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后来的“愁予”之名取自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词中“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句。原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在抗日烽火中度过,父参加抗战,随母辗转逃难内地各处。抗战胜利后到北平,初读市五中,旋转学崇德中学,和同学合办壁报《处女地》,喜爱写诗。
  1948年夏参加北京大学文艺创作班。在铅印校刊发表的第一首诗《矿工》,是参观门头沟煤矿有感而作。崇德中学创办于前清光绪年间,民元定名崇德,现为北京三十一中,孙道临、杨振宁等均毕业于此校。1948年冬去武汉,复去衡阳,有诗作在两地发表。曾与学友筹组《燕子》刊物,期间所作诗歌、散文、小说,结集为《草鞋与筏子》,于1949年春由《燕子》社石印问世。同年夏随家去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次年进入台湾省行政专校就读。
  1951年在《野风》杂志发表抵台后的第一首新诗《老水手》。后考入台湾中兴大学法商学院。
  1955年诗集《梦土上》出版。
  1956年加入纪弦发起的”现代派“,为九名发起会员之一。
  1958年大学毕业,在基隆码头任职。
  1968年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邀请访美,并任爱荷华大学东亚语言系中文讲师。
  1970年“保(卫)钓(鱼岛)运动”在美国华裔留学生中兴起,被推为爱大保钓会主席。
  1972年获爱大创作艺术硕士学位。
  1973年后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至今。
  出版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长歌》《郑愁予诗集》《燕人行》《雪的可能》《郑愁予诗选》《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郑愁予诗的自选》等集。曾获多项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9 16:49 , Processed in 0.05504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