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5|回复: 0

家有初中生大型考试后的应对策略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9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6394
发表于 2016-7-24 10: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中考网11月7日:中小学大型考试是指包括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大型模拟考试在内的具有一定综合知识难度的检测型考试。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够最直观的反映出问题的就是考试分数。通过分数教师也能够很清楚的发现学生在该阶段的成绩是否有提高,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对此次考试做出总结和后期的规划,帮助孩子在后期的学习中来提高成绩。
          一、比较成绩
          首先,要让孩子了解,成绩是个很好的检验,通过考试成绩学生可以确定是否在某些方面上仍然存在问题;并且可以及早采取措施来纠正这方面的问题,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减少失败的最好方法,任何考试的目的都不是分数,而是对知识了解的程度。让孩子勇于面对成绩就是不惧怕考试的第一步。
          其次,成绩可以帮助确定学科的盲点,即经常丢分的地方,就说明这部分内容掌握的不扎实,你需要把它作为知识盲点去学习和巩固,然后坚持每天解决一个盲点问题,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真正困扰你的问题变得很少了。问题越少,对成绩的掌控能力越高,当孩子发现自己能够通过学习来调整成绩,会有相当强烈的成就感。
          对此的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计划:有的孩子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做完,成绩不高不是因为不会做或是做不对,而是由于做不完,所以时间分配就成了困扰学生的一个大问题,存在这类问题的同学要提醒他们注意,每次考试都要做提前的安排,合理分配每种题型所需时间。
          2)难易程度:难易程度的安排也很重要,老师都会讲切记要先做容易题,后做难题,如果看了半天还是没有思路,就要甩题了。但是有些学生一拿到卷子就开始着急,这就需要讲究一些技巧了,教会学生明白一定不要盲目地空白甩题,要分析题目是真的难还是有陷阱的简单题。遇到真的难题可以先放在一边,而有陷阱的中等题目则可以用一定时间拿下。剩下的时间对难题可以先写上解题思路,或者列出条件帮助自己。
          3)寻找答题技术缺陷:如果孩子的解题思路很正确但却总是拿不到满分,这就需要对答题技巧进行修正了,这需要他们平时在日常学习中慢慢积累,在老师的帮助下形成正确的第一答题技巧。
          二、分析试卷
          从卷面答题情况看,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问题。通过考试,诊断出学生学习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是知识的问题,还是能力的问题?是教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是教材问题,还是试卷问题?是教的问题,还是学的问题?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典型问题教师要做好记录。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每一种题型从得失分看出学生问题所在。不同的题型,诊断的功能不同,可以看出学生思考的误区。当然,教师分析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次考试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从中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客观情况。
          对此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1)根据找出的错误及引起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
          2)每次测试后,学生不仅急于知道分数,更急于知道正确答案及出错的原因,他们对试卷内容及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仍然记忆清晰,这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讲评时,教师可针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引申出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宽、加深,并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4)教师应借助讲评课的契机,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对讲过的做对的知识点要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对那些暂时仍然还存在问题的知识点,教师要善于树立他们的信心,肯定其进步,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一起研究怎样做才能修正为正确答案,鼓励其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奋起直追。
          5)为了切实提高讲评效果,必须让学生及时消化讲评内容。因此,每次讲评后,要让学生把做错的题,特别是在未评讲前分析不出原因的题目摘抄到错题本上,并附上分析或举一两个例子,这样就可以把试卷内容变少变精,利于记忆与查阅,还可以避免一错再错。
          三、与家长的沟通
          1、提高自身修养,用爱打开心灵之门。
          作为一名老师,在与每一位家长的谈话中,一定要能反映或体现我们老师对学生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把他的孩子交给你教育能令他感觉放心、安心。作为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我们教师的无微不至,无限关爱,无私奉献,也离不开家长的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更离不开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只有三股绳拧到一起,才能发挥最强、最佳功能,只有三根弦同时奏响,才能奏鸣出一个灿烂的明天。老师愿意从一点一滴做起,平时多多观察孩子、关心孩子,善于打开孩子的“心锁”。
          2、以时刻关心学生为突破点,赢得家长的充分信任。
          不管老师采用何种沟通方式,都应让家长觉得老师真心诚意地关心自己的孩子。这种感情的投资,不仅是日后开展老师工作的基础,而且还是老师跟学生、跟家长取得互信的基础。因为孩子回到家里通常会跟家长说,他的老师怎样怎样,特别是一些平常很少得到老师关心的孩子,他们很可能会在家长面前像邀功一样,说老师怎样关心他,以此来证明他在学校的表现正在进步着。这样,我的感情投资就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得到了一笔利润,那就是引起了家长对老师的信任,使他们主动想与我联系,而不是在学生出现了情况以后,才被迫向家长投诉,然后企图把家长拉拢过来,跟老师一起去对付他的孩子。另外,老师跟家长沟通时要注意适当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心,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那么事前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老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
          3、以灵活有效的沟通方法为着眼点,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
          老师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老师应对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职业背景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了解,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客观、全面地向家长反映其子女的表现情况。在谈情况时,要克服对优生家长谈优点,对差生家长谈缺点的习惯,也要防止报喜不报忧的老好人心理。对于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要说全面,说透彻,指出其危害性,并表示出想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的意愿。事实证明,当老师同家长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时,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才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双方互通情报、互递信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教师的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家长的密切配合,而家长与教师密切配合是与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分不开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与家长有效沟通。

                                2012-2013学年武汉市部分学校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

                                509b5c8b156e3.shtml (53.3 KB, 下载次数: 6)

                                509b58017d80b.shtml (52.54 KB, 下载次数: 4)

                                509b605ac886e.shtml (42.12 KB, 下载次数: 6)

                                数学

                                509bc64f03831.shtml (51.41 KB, 下载次数: 5)

                                509bca3e5d657.shtml (51.22 KB, 下载次数: 8)

                                509bc382f0719.shtml (40.18 KB, 下载次数: 5)

                                英语

                                509c99e9e002a.shtml (51.17 KB, 下载次数: 7)

                                509c9a4442950.shtml (50.66 KB, 下载次数: 6)

                                509c9a88e8783.shtml (39.7 KB, 下载次数: 5)

                                物理化学

                                 

                                509c9685d0d74.shtml (51.54 KB, 下载次数: 6)

                                509c942aed2d2.shtml (35.49 KB, 下载次数: 6)

                                思想品德和历史

                                509d1ea33b942.shtml (69.29 KB, 下载次数: 7)

                                509d21273c4f2.shtml (50.67 KB, 下载次数: 8)

                                509d1cd57bb23.shtml (34.65 KB, 下载次数: 6)

         
       

102307_4d3e340bb4e18.png

102307_4d3e340bb4e18.png

相关阅读:
       

140351_4f754cc7eda31.gif

140351_4f754cc7eda31.gif

50a2ffa0b0a7a.shtml (53.44 KB, 下载次数: 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2 13:47 , Processed in 0.062826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