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中考网

初三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测试题全套1

[复制链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26
发表于 2016-7-24 08: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课文赏析】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也是一首大自然的欢歌。它描写了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赞美了大自然的美妙无比,歌颂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节。
          第1—8行诗为第一节。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领以下7行诗,主要写了“蝈蝈的乐音”。还写了“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可喜的草丛”等富有盛夏特色的景物,写出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喜悦的世界,并以此烘托了“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动听。
          第9—14行诗为第2节。用“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领起以下5行诗,主要写了冬日的“蛐蛐的歌儿”。“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等语句写出了冬天严酷冷清的景象,“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语句表现了家中的温馨气氛,并以此衬托了“蛐蛐的歌儿”的悦耳动听。结尾两行诗通过联想将“蛐蛐的歌儿”与“蝈蝈的乐音”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这首诗有如下美点。
          一是美在构思精巧。这首诗虽然十分短小,但构思却颇为讲究。先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点明主旨,引出了关于“蝈蝈的乐音”的描写;再用“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点明主旨,引出了关于“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最后通过联想将上面的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如诗,歌声不断。整首诗层次井然,浑然一体,别具匠心。
          二是美在以少胜多。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它百鸟千虫的歌唱。但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全诗赞美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着墨不多却内涵丰富,有字唯其少、意唯其多的效果。
          三是美在情趣盎然。这首小诗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着墨不多,冬夏两幅小景宛然在目。夏日的草地、篱笆和浓阴,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炉边,把大自然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这时传来的蝈蝈和蟋蟀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能唤起人一种亲切的回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从炉边就弹起蛐蛐的歌儿”等拟人化的诗句也平添了诗的情趣。
          《夜》这首诗尽情描写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柔适、宁静的心境。
          全诗分为四节。第一节用白天的喧响反衬了夜的静谧;第二节用“溪水轻轻的歌唱”写夜的宁静,用明月的银辉写夜的美好;第三节描写了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总写了夜晚的寂静和月色的美丽。
          这首诗有如下美点。
          一是意境美。诗中描写了银河万点的天河、轻轻歌唱的小溪、浸水的原野、幽暗的松林、皎洁的明月、闪着的银色光芒的青草,这些景物有动有静、有明有暗,有视觉的有听觉的,诗中意境是那么静谧,那么美好,像迷人的梦境,如优美的图画,似轻柔的乐曲,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
          二是构思美。这首诗篇幅很短,构思却颇有讲究。一是运用对比。“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等诗句将白天的喧闹与夜晚的静谧作对比,能给读者不尽的联想。二是巧用衬托。“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以动写静,更见其静。三是妙用反复。最后一节诗与第一、二节诗构成反复,营造了一种无比宁静、优美的意境,使全诗具有一种回环复沓的旋律之美。
          三是语言美。诗中的语言虽不能说是字字珠玑,但的确很美,很有表现力。“悄悄”“轻轻”两个音韵和谐的的叠词都透视出夜的宁静;“歌唱”一词表达了溪水的欢悦;“披上银装”中的“披”折射了月亮的多情;“沉浸”在梦中的“沉浸”写出了大自然的静谧;“银河万点”写出了波光粼粼的情状,这些词语言有形象,有情感,有韵味,读来满口生香,令人回味。
          阅读实践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1.这首诗可以分为两节,请找出能标出诗歌层次的两句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盛夏的勃勃生机的景象和冬天的寂寞冷清的景象,这与写蝈蝈和蛐蛐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朗读语气。
          ①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66
发表于 2016-7-24 09: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的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说说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节诗与第一、二节诗构成反复,这样写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析下列加点动词的表达作用。
          ①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浸水的原野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下列叠词的妙用。
          ①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最后一节诗,改成一段抒情性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又一个五月之夜
          〈俄〉费特
          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
          午夜的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
          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
          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
          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颗,
          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
          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
          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
          腼腆的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
          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
          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
          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
          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
          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两次写到“多美的夜色”,两者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主要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描写景物,请各举一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诗中感叹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探究导向】
          《蝈蝈与蛐蛐》与《夜》这两首诗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都是外国诗,都是写景诗,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请你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更多的相似之处来。
          【探究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26
发表于 2016-7-24 10: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综合性练习
          口语交际
          情景之一:
          毛泽东诗词内容丰富,感情充沛,气势磅礴,语言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果有一天,你们小组开展“毛泽东诗词介绍”的活动,你准备怎样发言呢?
          友情提示:
          你应认真阅读大量的毛泽东诗词,并阅读一些评价毛泽东诗词的文章,为发言作好准备。发言的内容就丰厚一些:先简单介绍一下毛泽东诗词的主要特点、艺术价值,再简要介绍一些广为传诵的代表作,还可以赏析一些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总之,你的发言应既有知识性又有吸引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之二:
          《星星变奏曲》一诗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其实许多诗人都在自己诗篇中描绘了美好的理想世界。如果有一天,你校文学社组织一次“诗歌中理想世界”的主题活动,你准备说些什么呢?
          友情提示:
          你可以先朗读一首诗,再联系诗的意象说说描绘了怎样的理想世界,联系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理想世界,还应说说诗中描绘的理想世界对读者的影响。总之,要让听众随着你的发言走进诗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之三:如果有一天,电视台邀你参加制作一个以“可爱的大自然”为话题的谈话节目,你准备怎样进行即席发言呢?
          友情提示:
          从内容上看,你可以点击大自然的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神秘之美,和谐之美,天然之美,野性之美,包容之美……以说话技巧上看,你可以举例来证明观点,也可用引用诗词来支撑观点。总之,你的谈话应富有形象性,富有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实践
          【实践内容】
          本单元主要写的是“景”:有纷纷扬扬的雪,有淅淅沥沥的雨,有闪闪烁烁的星,有安安静静的夜……在你生活中,一定有些“景”,令你喜爱,让你心动,给你启迪。那就拿起笔,写一写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技法指导】
          写好“景”,你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写景要抓住特点。不同的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就是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景物的特点与时间有关。如同样是雨,因为时间不同就有了春雨的温柔、夏雨的狂暴、秋雨的冰凉,冬雨的沉闷。景物的特点与空间有关。同样是山,因为观察角度不同,就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景物的特点与情境有关。比如,同样是一片竹林,雨中的竹林与晴天的竹林不同,有风时的竹林和无风时的竹林不同,大雪纷飞时的竹林和炎炎烈日下的竹林不同。我们写作时抓住景物这些特点,就能真切地表现景物独有的风貌。
          二.写景要注意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顺其自然,遵循这一规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描写“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新,形象准确。再如一篇《野景偶拾》的习作,按照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里的高梁、山坡上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移步换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写作顺序,以使行文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三.写景要掌握方法。掌握一些常用的写景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描写景物。可用多感官写景。有些同学往往只习惯于写视觉看到的事物,这样难免单调。我们在描写景物时,还应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觉,多方面地描写,给读者以立体感。朱自清的《春》一文中,作者从触觉写出了春风的温柔,从听觉写出了春风的欢悦,从嗅觉写出了春风的芳香,将无形春风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可用比喻写景,有些景物若直接写来,效果不佳,若能巧用比喻,或以熟比生,或以近比远,或以实比虚,往往能取得“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的效果。如《春》一文中,用“牛毛”“花针”“细丝”就描写出春雨“多”“亮”“细”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对比法写景,用烘托法写景,用拟人法写景,用侧面表现的方法写景,将景物写得生动形象,异彩纷呈。
          四.写景要融入感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融入感情的写景文才能深切感染读者。如《沁园春雪》一诗中就在描写雪景中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感情,《夜》一诗在写景中传递了诗人安宁、闲适的心情,这些文章中的感情就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方式很多,可在描写景物中含情,可在说明景物中蕴情,可在议论景物中溢情,还可以直接抒情。我们应灵活选用抒情方式,将感情抒发得恰到好处,酣畅淋漓。
          【文题设计】
          1.家乡的____________
          家乡的小河、家乡的小山、家乡的小路、家乡的小屋、家乡的小桥……这一切都能撩拨你满腔的情思,请将上面的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写景抒情”类的文章。
          写这一文题,应写好两个层面。一是写景层面。写景应注意写景的顺序,要抓住景物特点,选用写景方法,应将景物写得鲜明、细腻生动,给读者以如见其景的感受。二是抒情层面。在写景的同时应融入自己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等真实的情感,赋予景物以神韵,给读者深切的感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6-7-24 11: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2.听____________
          请将上面的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不限文体的文章。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在填题上拓展范围。比如:听风、听雨、听泉、听溪、听河、听江、听海、听山,还可以听春、听夏、听秋……其次要在“听”的过程中驰骋自己的想象,既要有听觉的描绘,还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画面,从而“听”出形象,听出意蕴。此外,还要注意描写“听”的层次,“声音”不能单一,要有不同的侧面,要有不同的层次,还要有起伏,有高潮,这样才能“听”得丰富多彩,“听”出无穷魅力。
          【精美例文】
          例文一
          雨后
          刘哲斌
          雨,历来是文人骚客们感情寄托的对象。雨后的世界亦是丰富多彩的。
          窗外射进第一束光线,碧空飘浮朵朵白云,这是雨后的世界;行人、汽车开始恢复雨前的匆匆,各种叫声夹杂着太阳公公的笑脸,这是雨后的世界;挂满水珠的金色稻穗,晶光耀眼的鲜艳果实,到处呈现的成熟与活力,这也是雨后的世界。啊,多么伟大的人类,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杰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缠缠绵绵,淅淅沥沥,常给人以“愁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春天的气息。春雨唤醒了沉睡的大地,雨过天晴,花草竭力伸展着,林木被染成绿色,绿得青翠欲滴,花朵含苞欲放,更显标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寄希望于种子,撒芬芳于娇艳的花朵,并给渴望甘霖的人们以滋润。看哪,雨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昨夜雨疏风骤”。一道电光,一声霹雳,掀开了夏雨的乐章。“乐曲”结束之后,空中一道亮丽的彩虹,迎接喷薄而出的朝阳。花草儿伸着懒腰,水珠闪着光华。远处的山渐渐清晰,尚带着些许朦胧,使人心潮激荡。这夏雨就像一帖清醒剂,让遭受重大打击的人在雨后淋个痛快。在下雨之后是难得的爽快——大自然便是这样,常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如词人哀怨的闺情,萧瑟的秋天需要秋雨的点缀。风停息了,绿叶沉默了,田野里、山岗上,到处都是生命在绽放,不要因为秋雨的萧瑟而否定了秋雨后的世界,要知道这自有其成熟的韵味。
          冬雨并不常见,但冬雨并不代表着终结,死亡,它埋葬的只是陈腐的过去,储存的是第二个春天的气息,带来的是冷静的思考,蓄势待发的沉默,冬雨过后是一个更绚丽的春天。
          雨后不一定能见到彩虹,但多情的雨给我们带来多情的世界。细细的雨丝下在水乡泽园,下在黄土高原,下在戈壁沙漠,下在蜿蜒的万里长城,下在东北、云贵……渴望甘霖的人们正期待着雨后的世界。
          [简评]雨是无情的,但是人们对雨的感觉却是多情的。文章紧扣住“雨后”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表达了小作者对雨的一往情深,体现了小作者积极热情的人生态度。文章引用古诗句以突出雨的季节特点,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昨夜雨疏风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诗句分别写出了春雨的珍贵、夏雨的狂暴、秋雨的萧瑟。表达上较好地将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语言简洁而整饬,体现了小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例文二
          西山美
          曹健
          西山是桂平县首屈一指的游览胜地。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
          西山的美,在于林秀、石奇、泉甘、茶香。
          用“芳树摇风翠欲滴”来形容西山的树林是十分贴切的。你看,从山脚到山顶,满是苍劲茂密的树林。进山门上去不远,便看到了十几棵百年古松拔地而起,有的枝叶翠绿,有的经霜泛红。还有一株老龙鳞松,树皮像一片片光滑的龙鳞。传说清朝乾隆皇帝游览西山时,走得浑身发热,脱下龙袍挂在松树上。从此,这棵松树就长出了龙鳞。
          西山的石头是很有趣的。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如狮子吼叫,有的如猛虎下山,有的兀立如柱,有的如孔雀开屏,有的如鹰击长空,有的如伏卧湖畔的蟾蜍……真是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西山的泉水,清凉而甘甜。山上溪流蜿蜒,涓涓清泉自上而下,“丁冬、丁冬”的流水声,时高时低,宛如节奏鲜明、悦耳动听的琴声。在龙华寺右侧,有一眼乳泉,泉水清冽如杭州龙井,冬不竭、夏不溢。听说过去曾有白如乳的泉水喷出,故命“乳泉”。泉边有联为赞:“盘山茶芽咸称美味,深溪乳水众试皆甜。”还有人在一个盛满乳泉水的杯子里连续投入一百多枚一分的币,水虽隆起而不溢出。
          西山茶做工精细,条索匀称,毛峰显露,色泽光润,汤色清澈明亮,味醇香津,饮后齿颊留香,是绿茶中的佼佼者,深受人们欢迎。《浔州府志》说西山茶:“色清绿而味芳冽,不减龙井”。
          然而,最美的还是在险峰朝阳亭领略浔州城如画的山水风光和在九龙亭观日出。
          在观音岩前一块巨石上,建有朝阳亭。由此凭栏远眺,眼前景象开阔壮丽。远处,烟波浩渺,重峦叠嶂,落日夕阳笼罩其间,呈一层玫瑰色;近处,双江碧清,高远深邃,白云朵朵,令人犹如置身在一轴徐徐展开的画卷之中,产生了马上亲临这人间仙境寻幽探奇的渴望。
          出会仙峡不远,九龙亭便在眼前。亭分两层,有点像阳朔碧莲峰下的迎江阁,飞檐直上,六龙翘首,足踏祥云,跃跃欲飞。九龙亭位于西山风景区的最高处,如鸡鸣即起,登临斯亭,翘首东望,先是东方发白,继而蜿蜒起伏的群山间拉开了红色的天幕,偶尔江流尽头处也出现了熠熠霞光,接着一轮火红的太阳喷薄而出,冉冉上升,在燃烧的红日边缘火药四溅,活像一座盛满钢水的炉口,光耀刺眼,恍若泰山观日出,真使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
          啊!西山,你风姿绰约,不愧是祖国南疆的一颗明珠!
          [简评]西山之美许许多多,可小作者只选了六幅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以少胜多之妙。先写“林秀”“石奇”“泉甜”“茶香”,再写“最美的”“浔城山水”和“九龙亭观日出”,层次井然,脉络分明。文中既细腻地描写了西山的美丽景色,又融入浓郁的感情,颇有感染力量。此外,文中比喻生动形象,引用恰到好处,排比富有激情,展示了作者较好的语言功底。
          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主题
          雨的诉说
          雨是大自然的精灵,无论是缠绵的春雨、狂暴的夏雨、洒脱的秋雨、冷峭的冬雨,都能给人独特的感受,无限的遐思。走近雨,了解雨,能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丰富我们的心灵感悟。建议同学们分以下三步进行活动。
          活动设想
          一.活动准备
          课前,建议同学们分成三组进行活动准备(以自愿分组为原则)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建议同学们在不同时空谛听雨的声音,深入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各个角落去采集雨声,用录音机录下来(有条件的还可以用摄像机),准备在课堂上播放并描述给全班同学。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建议同学们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与灾难的资料;也可以有所扩展,如不同地区和季节雨的不同形态;雨的各种奇特现象用成因等。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建议同学们搜集写雨的文学作品或片段,并准备简要的评点,准备好音乐,在课堂上进行配乐朗诵。还可以进行专题性的作品搜集,如写雨的的古诗词集锦,小说、戏剧中的雨;写春夏秋冬四季之雨的作品;欢乐、忧郁、兴奋、凄凉等各种心境下的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4 12: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课堂活动
          三个小组依次或穿插进行活动展示。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听众说一说雨声唤起了怎样的心绪和感受。然后,由录音雨声的同学描述真实情境。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可以用知识竞赛或有奖竞猜的形式开展活动。还可以从“正大综艺”等媒体中借鉴活泼多样的活动方式。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进行配乐朗诵,请听众在听完后谈谈感受,以及对朗诵本身的评价。所有朗诵结束后,再对作品进行一番比较、品评、归纳,以提高同学们的文学鉴赏力。
          三.作文练习
          建议同学们写一篇与“雨”相关的抒情文章,应把握好“一个季节”“一种突出的感觉”等关键字眼,抓住特定景物的特征,写出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同学们有兴趣写诗歌、童话、剧本、文学评论等,也未尝不可,只要写真实感受即可。如果有的同学暂时缺少感受,不可无病呻吟,应待有充分的感受后再作文。
          资源链接
          美文推荐
          美文一
          给初升的太阳
          韩东
          夜色稀释成清淡的雾
          原野象大片大片透明的玻璃
          宁静中,你哇地一声诞生了
          小脸上沾满了母亲的血液
          每一片树叶都是你绿色的耳朵
          每一点水波都是你闪闪的眼睛
          每一道霞光都是人柔软的头发
          每一声鸟鸣都是你咕咕的细语
          我用白云的襁褓裹着你
          我用云霞的嘴唇吻着你
          我用河流的手臂抱着你
          我用山峦的脊背驮着你
          我用心中的歌儿祝福你
          (选自《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
          思考题:
          1.诗中写出了“初升的太阳”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排比句式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二
          拉萨月
          郭尉球
          高原的夜,
          风轻、云淡、天空明朗。
          伫立于世界屋脊,
          似乎飞到了天上——
          伸手,可攀摘星星,
          纵身,能抱下月亮。
          哦,银河,哦,月光!
          在神秘的宇宙,
          唯独你最柔美、安详。
          拉萨月呀,你似梦非梦,
          给了我诗的翅膀,
          不是吗,清澈的银河,
          夜夜在我的心上流淌……
          哦,愿借明月的清辉,
          冲洗我心灵的污垢;
          愿引银河的清泉,
          荡涤人间的荒唐!
          拉萨月哟,请给我
          开一扇幻想的小窗
          让我乘你身旁漂浮的云片,
          飞回我思念的故乡……
          (选自《新时期诗萃精评》)
          思考题:
          1.诗人在写拉萨月中,寄托了怎样的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了一些语气词,如“哦”“呵”“哟”等,试浅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6-7-24 13: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星星
          吴奔星
          仰望夜空的星星
          越看越多,越看越明。
          照着城镇,照着乡村,
          也照着仰望的人们。
          星星是真正的夜明珠,
          该摘下来镶嵌城镇与乡村,
          使我们的国土长放光明,
          让人们也仰望我们越看越明。
          还是让咱们自己的眼睛,
          比夜空的星星更亮更明,
          照亮所有的城镇、所有的乡村,
          气得黑夜哭瞎它的眼睛!
          沙子不能隐藏于眼睛,
          黑暗岂能压倒光明!
          别老仰望夜空的群星
          光源就是咱们自身!
          (选自《新时期诗萃精评》)
          思考题:
          1.说说诗中的“星星”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别老仰望夜空的群星,光源就是咱们自身”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四
          黄山雨
          晏明
          黄山雨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雨落山径
          飘飘忽忽
          迷迷濛濛。
          黄山雨
          来也无踪。
          去也无踪。
          雨洒云雾,
          缥缥缈缈,
          朦朦胧胧。
          似急雨打落叶,
          疏雨滴梧桐,
          群峰惺惺忪忪。
          鸣弦泉下听雨,
          是雨声沥沥,
          是泉水淙淙。
          待到雨去云散,
          天更青,山更峥嵘,
          莲花峰上飘下彩虹……
          (选自《新时期诗萃精评》)
          思考题:
          1.诗中写出了黄山雨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了“飘飘忽忽”“迷迷濛濛”等许多叠词,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五
          水乡行
          沙白
          水乡的路,
          水云铺。
          进庄出庄,
          一把橹。
          鱼网作门帘,
          挂满树;
          走近才见,
          几户人家住。
          要找人,
          稻海深处;
          一步步,
          踏停蛙鼓……
          蝉声住,
          水上起暮雾;
          儿童解缆送客,
          一手好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60
发表于 2016-7-24 13: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选自《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
          思考题:
          1.说说哪些语句最能表现出水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六
          因尼斯弗里岛
          爱尔兰•叶芝
          如今我要起身离去,前去因尼斯弗里,
          用树枝和泥土,在那里筑起小屋;
          我要种九垅菜豆,养一箱蜜蜂在那里,
          在蜂吟嗡嗡的林间空地幽居独处。
          我将得到那些宁静,那里宁静缓缓滴零,
          从晨空的面纱到蟋蟀鸣唱的地方;
          在那里半夜水光粼粼,正午紫辉耀映,
          黄昏的天空中织满了红雀的翅膀。
          如今我要起身离去,因为,每日每夜
          我总是听见那湖水轻舐湖岸的幽音;
          伫立在马路上,或踏着人行道的灰色,
          我都能听得见那水声萦回在我深心。
          (选自《现当代诗歌名篇赏析》)
          思考题:
          1.说说诗的第一、二节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理想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伫立在马路上,或踏着人行道的灰色”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七
          秋
          德国•史托姆
          鹳鸟已经越过大海,
          飞往金字塔的故乡;
          燕子的飞行早已绝迹,
          就连云雀也不再歌唱。
          轻风掠过凋零的绿野,
          暗暗地放着悲声叹气;
          那可爱的长夏的日子,
          唉,已经消逝,已经消逝!
          见过你的幸福的森林,
          已被一片迷雾鲸吞;
          烟霭和昏暗裹住一切,
          美丽的世界行将消沉。
          只有太阳,它又一次
          穿过烟霭,不肯休歇;
          把往日的喜悦的光线
          向山谷和岩壑中倾泻。
          森林和荒野大放光明,
          使人们可以加强信心;
          在冬季一切苦难之后,
          遥远的阳春就会来临。
          在镰刀声中倒下麦穗,
          野兽畏怯地退出原野,
          人类想占有整个世界。
          等到花儿萎谢凋零,
          就把金色的苹果采摘,
          等到梦想的时代过去,
          那就要重视可靠的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44
发表于 2016-7-24 15: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选自《现当代诗歌名篇赏析》)
          思考题:
          1.说说第一、二、三节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最后一节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常
          【作者简介】
          1.毛泽东(1893•12•26—1976•9•9)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他的诗词,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襟怀豪迈。《沁园春•长沙》《长征》《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等名篇被广为传诵。
          2.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作品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诗人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样,温柔华美,自成风格。他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3.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4.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的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和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像”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5.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革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
          【资源开发】
          ①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菩萨蛮•大柏地》《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水调歌头•游泳》《蝶恋花•答李淑一》《卜算子•咏梅》等诗词名篇,感受毛泽东诗词襟怀开阔、气势豪迈等特点。
          ②阅读《郑愁予诗选集》,体会其诗意象多变、感情浓郁、温柔清新的特点。
          ③课外阅读江河、舒婷、顾城、杨炼等人的诗作,查找有关的“朦胧诗”的资料,了解朦胧诗在意象、语言等方面的特征。
          ④课外阅读济慈的《夜莺颂》《秋之歌》等名诗,体会其诗想象丰富、诗中有画的特点。
          ⑤课外阅读叶赛宁的长诗《安娜•斯涅金娜》、组诗《伊朗抒情》《苏维埃俄罗斯》等代表作。
          单元检测题
          一、完成下面1—10题。
          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上拼音。
          ①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②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③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④小溪银波微漾()
          2.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①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在一起
          ②小燕子见了我笑()了翅膀啊
          ③从炉边就()起了蛐蛐的歌儿
          ④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着银色光芒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原指妇女艳丽与淡雅的两种装束。后用以形容雪过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
          ()
          ②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③更加显得无比珍贵。()
          ④头脑昏昏沉沉的就要睡觉的样子。()
          4.请用“/”划分下列诗句节奏。
          ①望长城内外
          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③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④只识弯弓射大雕
          5.写出下列诗句的朗读语气。
          ①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析下列诗句中叠词的表达作用。
          ①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用一个词概括下面诗句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一节诗。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66
发表于 2016-7-24 16: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9.默写《沁园春•雪》的下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文答题。
          (雨说:四月已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①摘录与下面内容相照应的一句诗。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写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都失去了活力,这样写与写雨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诗中反复使用“等待久了”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语气。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完成下面11—15题。
          草原夜曲
          我回来了。这草原的夜晚
          静谧、空旷、幽暗,
          青色的月光迷朦,
          将世界早早催入睡梦。
          夜,凉水一样从草上流来,
          流到没有人的地方去了;
          牧棚的栏栅投下千百条阴影,
          月光挤在羊群身上打盹。
          我的伙伴们拎起铜酒壶,
          阿丽库依唱起谣曲跳起舞。
          醒来的人们结成了快乐的家族。
          啊,草原还有许多荒凉的地方,
          我们的脚步跟着骆驼的蹄印延长,
          直到建筑起每一个黎明的村庄。
          11.第一、二节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三节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直到建筑起每一个黎明的村庄”这句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①夜,凉水一样从草上流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月光挤在羊群身上打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完成下面16—20题。
          春雨
          我爱五月降下的大雨一场,
          那天迸发最初的春雷声响,
          它仿佛蹦蹦跳跳尽情玩耍,
          在蔚蓝的天空轰鸣激荡。
          朝气蓬勃的雷声滚向远方,
          雨点打下,溅起尘埃飞扬。
          晶莹的雨幕在半空中挂下,
          然后太阳就射出万缕金光。
          山上流下来了湍急的泉水,
          林中的小鸟在不停的歌唱,
          林中的歌声和山泉的喧哗,
          一起欢乐的呼应春雷轰响。
          哦,那是轻盈的赫柏姑娘,
          在把宙斯心爱的天鹰喂养。
          她在天上捧起泛沫的美酒,
          一笑,美酒便泼到了地上。
          16.这首诗音律优美,讲究押韵,试写出韵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摘录能概括全诗内容的一行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按要求摘录诗句。
          ①从听觉写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视觉写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朗读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最后一节中,诗人把现实和神话结合起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品析下列动词的表达作用。
          ①那天迸发最初的春雷声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点打下,溅起尘埃飞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完成下面第22—26题。
          西风
          这温暖的风儿是西风,它充满了鸟儿的叫唤;
          每当我听见西风吹拂,泪水就涌上我的双眼。
          因为它来自西方乡土,来自古老的褐色山岭,
          而且,西风还带来了阳春四月、带来了水仙。
          对我这样困乏的心儿,西方乡土是个好地方;
          那里,苹果园中都是花,空气醇得像酒一样。
          那里,有清凉的绿色草地,人们能躺下休息;
          那里,画眉在娇啼曼啭,在它们的巢里歌唱。
          “你离开家乡已很久,兄弟,难道还不回来?
          现在是四月,是花开时节,树枝上一片雪白:
          太阳的光辉明亮灿烂,兄弟,连雨儿也温暖;
          难道你还不回来,兄弟,再回到我们这儿来?
          “禾苗一片葱绿,兄弟,野兔已在田间奔跑,
          这里是蓝天白云,是雨儿温暖,是阳光普照。
          听听野蜂哼鸣,兄弟,看看又一个欢乐春天——
          这是给心儿唱的歌,这是把脑海点燃的火苗。
          “在西方青青的麦田上,兄弟,云雀在歌唱,
          难道你还不回家,兄弟,让困乏的脚歇一晌?
          治受伤的心,我有香膏;治眼疼,我有睡眠,”
          温暖的西风这样说道,它充满了鸟儿的歌唱。
          我一定要踏着这条向西延伸的白色道路走去,
          走向清凉的绿草地,使我的心和脑得到休息,
          走向紫罗兰,走向褐色的小溪和歌唱的画眉——
          它们都在我归属的地方,那西方的美妙土地。
          22.诗中描写的是西方乡土什么季节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诗中描写的西方乡土的景物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理解下列诗句的含义。
          ①每当我听见西风吹拂,泪水就涌上我的双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一定要踏着这条向西延伸的白色道路走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蕴含的感情。
          ①这温暖的风儿是西风,它充满了鸟儿的叫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们都是我归属的地方,那西方的美妙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兄弟,难道还不回来?”这一句式反复使用,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仿照第二节诗中“那里,……”的句式,再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完成下面第28题。
          28.作文。
          题目:情系____________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24 22:29 , Processed in 0.07428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