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中考网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练习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298
发表于 2016-7-24 07: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杜牧——唐——五言律诗
          B.《泊秦淮》——王维——唐——七言绝句
          C.《无题》——李商隐——唐——七言律诗
          D.《浣溪沙》——苏轼——北宋——词
          E. 《水调歌头》——晏殊——北宋——词
          4、下列诗句中划分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填空。
          (1)《使至塞上》的作者是 ,他是著名的 诗人,著有《 》。
          (2)①《泊秦淮》选自 ,作者 , 代诗人,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本诗作者为“
”。本诗从听觉的角度,运用“曲笔”的手法,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慨的诗句是 , 。
          (3)李商隐 代诗人。字 ,号 ,继盛唐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 ”。
          (4)苏轼,字 ,号 ,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 (即弟弟 )及父亲 同为“ ”,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
          (5)律诗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 、 。律诗最重要的规则是讲究 , 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两句叫 ,五、六两句叫
,七、八两句叫尾联。一联中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 。
          (胸怀全局,一切尽在掌握中)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4、“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勇于探索,乐趣源自思考来)
          5、试分析《水调歌头》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第24课 诗词五首(第二课时)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燕然(yán ) 侯骑(jì ) 玉宇(yǔ )
          B. 探看( kān ) 徘徊(huái ) 朱阁(gé)
          C. 绮户( yǐ ) 婵娟(chán ) 夜泊(bǒ )
          D. 云鬓(bìn ) 宫阙(què ) 无眠(mián)
          2、下列对诗词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是全诗意旨所在。“不知”二字,表明诗人对商女只知挣钱的愤慨之情。
          B、《无题》这首诗大约出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C、《浣溪沙》结尾句“小园香径独徘徊”,更为直接地抒发寂寞和忧伤。“独”字突出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一词,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词所有的思绪都是由这“独”字而来。
          D、《水调歌头》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境界。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在经过一番认真探求之后,他终于得到了人生哲理的启迪。可见,寓哲理于抒情之中,是这篇词的一个显著特点。
          3、填空
          (1)、《浣溪沙》选自 , 是 朝的 写的,字 ,抚州临川人, 是 派的词人。《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 , 。
          (2)《水调歌头》选自 ,作者是 ,字 ,号 , 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含有哲理的诗句是: ,
          , 。
          (3)《使至塞上》一诗中,用 ,
          描绘出一幅 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范仲淹的《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
          (4)人们常用《无题》中的两句诗来赞美老师那种默默奉献的精神,这两句诗是: ,
          。
          (片片红叶,风景这边独好)
          (一)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人以“征蓬”自况,在诗中有什么深刻的意蕴?
          2.《红楼梦》中的香菱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这样理解的:“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无道理?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346
发表于 2016-7-24 08: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泊秦淮》一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的两个“笼”字表现了一种 的情调。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上看 ,实际上是批评
          。
          (三)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
          时的生活和心情。
          (四)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本词前的一段小序,其作用是 。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_______,下片问________,归根结底是在问____________。
          8.下阙写词人“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主要表现出( )
          A.词人无限瑰丽的遐想。 B.词人离情正浓的情怀。
          C.词人孤寂伤感的情调。 D.词人豁达乐观的胸襟。
          9.结合作者当时的实际,说说为什么作者“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0.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本词中的最后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尽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迁移能力,滋润求知心田)
          (一)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真切的感受?(答案不超过15字)
          2.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诗的颔联写景中寓含着哲理,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二)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5.“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中的“异”字是整首词的关键,是核心,全词围绕“异”字着笔,分别从三个方面叙述: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自选一角度,对这首诗作点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使我们对苏轼豁达的胸怀肃然起敬。谈谈你读了《水调歌头》一词后的感受。
          (山西课改)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把洒问青天( )(2)念无与为乐者( )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6266
发表于 2016-7-24 09: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第六单元 复 习
          1、根据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泾流( )涘( ) 渚( )殆( )万仞( ) 荷担( ) 箕畚( )( )孀妻( )
          始龀( ) 穷匮( )智叟( )雍南( )
          朔东( )立有间( )有疾( )腠( )理
          寡人( )好治不病( ) 桓( )侯 不应( )
          汤( )熨( ) 骨髓( ) 遂( )死 啮 ( )
          挛 ( ) 瘘 ( )疠 ( ) 募 ( )
          嗣 ( )蹙( ) 殚 ( )徙 ( )
          踣 ( ) 隳 ( ) 恂 ( )俟 ( )
          号呼 ( ) 腊之以为饵 ( )
          2.重点句子翻译。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甚矣,汝之不惠!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6)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7)君将哀而生之乎*您会可怜(哀怜)我而让我活下去吗?
          (8)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文学常识填空。
          (1) 《秋水》节选自 ,作者是 时期的 ,名 , 家, 家代表人物,与 并称“老庄”。《庄子》又叫 ,是由 。全书现存 篇。
          (2)《愚公移山》选自______,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_和___。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3)《扁鹊见蔡桓公》选自       ,作者是     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4)《捕蛇者说》的作者是____朝的著名文学家_________,他的字是_____,他的作品收集在《____________》。
          (5)《使至塞上》的作者是 朝的 ,字 ,太原祁人,是 派的代表。他与 齐名,并称“王孟”。选自 。
          (6)《泊秦淮》的作者是 ,字 , 朝 家。后人常称 为“老杜”,称 为“小杜”。本诗选自
          (7)《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选自《 》,作者李商隐, 代人,与同时代的另一位诗人 齐名,合称为“小李杜”。
          (8)《浣溪沙》选自 , 是 朝的 写的,字 ,抚州临川人, 是 派的词人。
          (9)《水调歌头》选自 ,作者是 ,字 ,号 , 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古诗词阅读(欣赏)应以课内古典诗词为基本材料。《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为我们赏读古诗词(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知识概要】赏析古诗词(曲),必须做到:①掌握诗词(曲)的体裁特点及相关常识;②深入体味诗词(曲)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③把握诗词(曲)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④注意把握诗词(曲)朗读的节奏、语速、语调等;⑤品味诗词(曲)的语言,把握其语言风格,揣摩其深层含义,感悟其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在赏析中,可把握两个重点:一是通过反复吟诵、联想,理解诗词(曲)中的意象,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二是品味诗词(曲)语言,感受诗词(曲)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中考指津】近两年来,古诗词(曲)考查逐步与“新课标”对接,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由对一般性识记和理解的考查转向以欣赏能力为重点的考查;二是由单一的客观性选择题转向以主观性表述题为主的多类型考查题。因此,古诗词(曲)阅读(欣赏)的设题一般围绕以下几点:①能正确把握诵读的节奏;②能欣赏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③能理解、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④能对诗词中的名句作点赏析;⑤能进行合理的创新。
          特别指出的是,对古诗词的赏析,要注意创新题型的解答。中考创新题型一般有:深层感悟型、自主分析型、延伸综合型、比较赏析型、绘画设计型等。
          (一) 阅读下列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_。
          2.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以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后面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三)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慨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用文天祥的事例来作为论据,你认为论证哪一句最合适?
          7.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假如要出一期以此为内容的墙报,请你写一段“编者的话”,你准备怎么写?
          1.为画线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发现并描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人们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改进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世界形象——可是他仍然没有能把一切可能的世界都描述完。
          不同的世界( )新的世界( )可能的世界( )
          A.指人类可能认识的世界 B.指人类从不同的空间角度发现和描述的许多不同的世界C.被改造了的、呈现崭新姿态的世界
D.指人们在不同水平上对世界不同的认识E.根据新的认识所描述的世界 F.幻想中可能出现的理想世界
          2. 古人常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你知道除此之外,“国家”还有哪些代称吗?请举出一例:
          3.希望中学初三⑵班围绕中学生上同有害还是有益举行了一场辩论会。甲方说:中学生上网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且容易受不健康信息的影响,一些学生犯错误就是因为上网的缘故,所以,我方认为中学生上网有害无益。(4分)
          你如果是乙方的主辩手,你将从哪两个角度来反驳?请在下列横线上作简要的陈述。
          ⑴
          ⑵
          4.请你对晏殊的《浣溪沙》做点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以“读_____________”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
          ①此处的“读”,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以外,还含有“观察、欣赏、体味、咀嚼、探究”等意思。
          ②“读”的对象可以是书报杂志,也可以是人、大自然或者某种生活经历和某种社会现象等。
          ③自拟题目,如“读书乐”、“我爱阅读大自然”、“我读懂了父亲的心”、“这段生活令我百读不厌”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30 00:12 , Processed in 0.059162 second(s), 6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